时间: 2025-04-30 01: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3:06
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春天的兰花就像美人一样,尽管不被采摘,却自然地展现出自己。
时常能闻到它在风中和露水里散发的香气,满地的蓬草和艾草却隐蔽了它的身影。
用丹青描绘它的颜色,想要补充《离骚》的传承。
面对这样的美丽,像灵均那样的人,佩戴着华丽的冠饰却不敢轻易接近。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一面,也有细腻柔和的一面。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以兰花为题,借物抒情,表达对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隐含对高洁品德的赞美。
这首诗以兰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深刻感悟。春兰被比作美人,传达了兰花的高洁与优雅。诗中“春兰如美人”,用拟人的手法将兰花与美人相提并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兰花的独特魅力。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兰花的香气和隐蔽在蓬草中的状态,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
同时,诗人提到“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将兰花的美与屈原的《离骚》相联系,显示出对古代文化的致敬和对美的追求。最后一句“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表达了对兰花的敬畏之情,强调了真正的美需要以谦逊的态度来对待。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春兰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反映出宋代文人清雅脱俗的理想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欣赏,歌颂了兰花的高洁与优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把春兰比作什么?
A. 美人
B. 花仙子
C. 王羲之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指谁的作品?
A. 李白
B. 屈原
C. 杜甫
诗中“蓬艾深不见”表达了什么?
A. 兰花的隐秘
B. 春天的到来
C. 自然的繁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