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9:46
《天水牛》
作者:苏轼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
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这首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这头牛的两个角徒然长大,空中飞翔却不肯入箱。对于一头牛而言,这又有什么用呢?它的嘴巴舔舐着干枯的桑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生命状态的反思,表达了对虚无和无用的探讨。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变,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他在此地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常常对生活感到无奈,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处境的感慨。
《天水牛》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表面上描写了一头牛的形象,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生命的反思。牛的两个角徒然生长,象征着一些事物的无用与荒唐;空中的飞翔与不愿入箱则隐喻着人们在生活中追求虚无之事的无奈。而牛的嘴舔舐着枯桑,进一步加深了生命的枯竭与失落感。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以牛的形象反映了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冲突,激发读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苏轼通过这种生动的意象,传递出生命的无常与荒诞,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反映出人在生活中面对无常与荒诞时的无奈与反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两角徒自长”中“徒”字的意思是:
A. 只
B. 徒然
C. 增长
D. 角度
诗中提到的“枯桑”象征:
A. 新生命
B. 生命的枯竭
C. 丰收的季节
D. 活力四射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较,苏轼的《天水牛》更倾向于对生命无常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之美与宁静的心境,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