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33
和宋中道元夕十一韵
鼓声阗阗众戏屯,
百仞太华临端门。
端门两廊多结彩,
公卿士女争来奔。
接板连帘坐珠翠,
帘疏不隔夭妍存。
车驾适从驰道入,
灯如撒星天向昏。
赭衣已御凤楼上,
露台宣看簇钿辕。
山前绛绡垂雾薄,
火龙矫矫红波翻。
金吾不饬六街禁,
少年追逐乘大宛。
呼庖索醑斗丰美,
东市憧憧西市喧。
持钱下数买歌笑,
玉杓注饮琉璃盆。
落然遗俗监主簿,
夜对经史多诗论。
比诸豪侠乃自苦,
明日苜蓿盈盘餐。
鼓声如雷,热闹的戏曲表演汇聚在一起,巍峨的太华山矗立在端门前。端门两侧的廊道上彩灯高挂,公卿士女们争相赶来观看。座位上珠翠相连,帘子虽稀疏却不妨碍美丽的面容。皇车缓缓驶入,灯火如星辰般洒落,天色渐暗。红衣已在凤楼上观看,露台上人们聚集欣赏华丽的车辕。山前薄雾缭绕,红色的火龙般的波浪翻滚。金吾卫不再禁制街道,年轻人追逐着乘坐大宛马。呼唤厨师索要丰美的酒菜,东市热闹非凡,西市也喧闹不已。手握钱币下去买歌笑,玉勺轻轻倾入琉璃盆中饮酒。忽然遗忘了世俗的事务,夜间对着经史展开诗歌的讨论。与那些豪杰相比,自己却感到苦闷,明天的餐桌上只会有苜蓿。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亭,宋代诗人,曾任官职,生于浙江。梅尧臣的诗风以清新明快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民生,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欢庆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梅尧臣的《和宋中道元夕十一韵》是一首描写元宵佳节的诗,整首诗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愉。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元宵节期间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开头几句便以鼓声为引,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继而描写了太华山的雄伟和端门的盛况,令人仿佛置身于节日的狂欢之中。
诗中“公卿士女争来奔”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中各阶层人士共同参与庆典的热情,体现了节日的普遍性与包容性。接着,诗人通过“灯如撒星”描绘出夜空中的灯火辉煌,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诗中诸多细节描写如“呼庖索醑斗丰美”及“持钱下数买歌笑”,不仅体现了节日的丰盛与欢乐,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然而,最后几句则转向沉思,诗人自述与豪杰相比的苦闷,显示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给整首诗增添了层次感,使得欢庆中透出一丝哲思。总之,此诗以其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使其成为宋代诗歌中一首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热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欢庆的向往与热爱,同时也在欢庆中反思人生的苦与乐,展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仞”指的是:
A. 很高的山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卉
D. 一种饮品
诗中描写的“灯如撒星”主要用来形容:
A. 夜空的星星
B. 灯火的明亮
C. 人们的欢笑
D. 节日的气氛
诗人最后提到的“明日苜蓿盈盘餐”表达了: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豪杰的羡慕
D. 对美食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梅尧臣的《和宋中道元夕十一韵》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采用了浓烈的情感表达,但其主题偏向于思乡与孤独的情感。两者在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使用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热闹欢愉,后者则沉静思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