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施景仁邀咏泗州普照王寺古桧

《施景仁邀咏泗州普照王寺古桧》

时间: 2025-05-06 18:25:46

诗句

来寻淮上寺,老桧莫知年。

劫火已熔像,樛枝宁改烟。

根拏怪石入,节駮苍苔坚。

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5:46

施景仁邀咏泗州普照王寺古桧

原文展示:

来寻淮上寺,老桧莫知年。
劫火已熔像,樛枝宁改烟。
根拏怪石入,节駮苍苔坚。
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淮水之畔的寺庙,古老的桧树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经历劫火的洗礼,佛像已然融化,树枝依旧不改烟熏的模样。
树根紧紧抓住怪石,坚韧的枝节上长满了苍苔。
我想要询问那浮波中的箭,然而只能叹息这桧树的独特传承。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知年:不知道树木的年龄。
  • 劫火:指大火灾。
  • 熔像:佛像被火融化。
  • 樛枝:树的枝条。
  • 节駮:树的节疤。
  • 苍苔:青苔。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劫火”与佛教寺庙历经的战乱、火灾有关,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佛教文化的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香山,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游览泗州普照王寺时,目睹古桧树的沧桑,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写泗州普照王寺的古桧,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诗人以“老桧”作为切入点,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经历的风雨。“劫火已熔像”不仅描绘了佛像的毁灭,也隐喻着信仰与文化在艰难中依然存在的坚韧。诗中对古桧的细致描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最后一句“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文化传承的惋惜,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来寻淮上寺,老桧莫知年。
    描写诗人寻访淮水边的古寺,古老的桧树历经岁月,年岁无法考证。

  2. 劫火已熔像,樛枝宁改烟。
    佛像因大火而毁,树枝却始终保持烟熏的痕迹,象征着历史的伤痛。

  3. 根拏怪石入,节駮苍苔坚。
    古桧的根紧紧抓住怪石,枝节上长满青苔,表现出树木的顽强和生命力。

  4. 欲问浮波箭,空嗟此独传。
    愿意询问浮波中的箭,但只能叹息桧树独自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古桧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拟人:古桧似乎在向人诉说历史的沧桑。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桧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展现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桧:象征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坚韧。
  • 劫火:象征着苦难和毁灭。
  • 浮波箭: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桧象征着什么?

    • A. 年龄
    • B. 文化的传承
    • C. 自然的美丽
  2. “劫火已熔像”中“熔像”指的是什么?

    • A. 水流
    • B. 佛像被火焚烧
    • C. 旧物品
  3. 诗中提到的“浮波箭”代表了什么?

    • A. 未来
    • B. 过去的追忆
    •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的自然诗歌对比:两者都善于描绘自然,但梅尧臣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暮咏怀寄集贤韦起居衮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 苔钱 宗人作尉唐昌官署幽胜而又博学精富得以言谈…留书屋壁 越鸟 终南白鹤观 赠下第举公 哭进士李洞二首 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省试春草碧色诗偶赋是题 京兆府试残月如新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攀高枝儿 枝分缕解 水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一枝春信 心慌意急 和清 孽竖 蔫不唧 四点底的字 国难当头 矢石之间 山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匣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