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孙司谏知邓州

《孙司谏知邓州》

时间: 2025-05-02 12:41:53

诗句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己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53

原文展示: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己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白话文翻译:

南阳是汉朝的名都,当地风俗淳朴。
最近却有许多亡命之徒作恶,刺史又如何能与他们对抗呢?
田野已经干燥焦灼,蒿草和野菜渴望得到滋润。
如今虽然得到了甘露,却仍然遭受风雹的侵袭。
更换官员的事情本是重要的,但下令不宜频繁。
再看看路旁的石碑,上面的文字如今已经剥落。

注释:

  • 南阳:指南阳地区,是汉朝的重要城市。
  • 亡徒:指亡命之徒,泛指盗贼等犯罪人员。
  • 刺史:是古代地方官员的称谓,负责管理一方事务。
  • 焦熬:指田地干枯、焦灼。
  • 蒿莱:指野生的植物,此处比喻农作物。
  • 甘露:指雨露,象征着滋润。
  • 风雹:指风和冰雹,象征灾害。
  • 更张:指更换、调整官员。
  • :指石碑,上面通常刻有文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诗人,曾任官职,精通诗词,尤其以古体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写实,常常反映社会现象与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南阳地区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盗贼横行和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官员无能的无奈与对百姓困境的同情。

诗歌鉴赏:

《孙司谏知邓州》是一首深具社会关怀的诗作。梅尧臣通过对南阳地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不安。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南阳的淳朴风俗,随后却转入对亡命之徒作恶的叹息,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惶。在描述自然灾害时,诗人运用了“焦熬”和“甘露”的对比,表现出人们渴望得到滋润却又遭受自然灾害的无奈。最后,诗人提到石碑上的文字剥落,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无力感,暗示着社会的冷漠与对民生疾苦的忽视。

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体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写,更有对人心与社会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 南阳是汉代的名城,地方风俗淳朴,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
  2.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 近期亡命之徒频繁作恶,刺史面对这一局面无能为力,反映出官员的无能与社会的动荡。
  3.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 田野干枯,植物渴望雨水,象征着自然的困境与农民的苦境。
  4. 兹虽得甘露,向己苦风雹。

    • 尽管有甘露滋润,但依旧遭遇风雹,象征着希望与绝望的交织。
  5.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 更换官员是重要的事情,但不应频繁下令,反映出对官员任命的无奈与对治理的不满。
  6.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 看到路旁的碑文已剥落,说明历史的遗忘与社会的冷漠。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甘露”与“风雹”的对比,反映了命运的无常。
  • 象征:石碑的剥落象征着对历史的遗忘与无能为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南阳的描绘,表现了对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官员无能、民众困境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对改善社会的渴望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阳:象征着历史与传统,反映出古代文化的根基。
  • 亡徒:象征着社会动荡与法治的缺失。
  • 甘露与风雹:象征着自然的恩惠与灾难,反映出命运的无常。
  • :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与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阳是哪个朝代的名都?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2. 诗中“亡徒”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农民
    C. 盗贼
    D. 学者

  3. 诗中的“甘露”象征什么?
    A. 甜蜜的果实
    B. 雨露的滋润
    C. 战争的胜利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 杜甫《春望》: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杜甫:梅尧臣的诗更关注地方民生与官员职责,而杜甫则更注重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百姓的同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反映了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人事的感慨,但王维的诗风更为抒情,而梅尧臣则更具社会现实主义的特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屏 东流道中 董逃歌 雁儿落过得胜令·忆别 清江引·咏所见 雪夜感怀 树中草 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 秋思 瀑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弋字旁的字 包含鹭的词语有哪些 从头做起 单人旁的字 除旧布新 说不过去 阿邑 保甲 邻虚 包含替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九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详详细细 僚采 视民如伤 心字底的字 谩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