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53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己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南阳是汉朝的名都,当地风俗淳朴。
最近却有许多亡命之徒作恶,刺史又如何能与他们对抗呢?
田野已经干燥焦灼,蒿草和野菜渴望得到滋润。
如今虽然得到了甘露,却仍然遭受风雹的侵袭。
更换官员的事情本是重要的,但下令不宜频繁。
再看看路旁的石碑,上面的文字如今已经剥落。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诗人,曾任官职,精通诗词,尤其以古体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写实,常常反映社会现象与民生疾苦。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南阳地区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盗贼横行和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官员无能的无奈与对百姓困境的同情。
《孙司谏知邓州》是一首深具社会关怀的诗作。梅尧臣通过对南阳地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不安。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南阳的淳朴风俗,随后却转入对亡命之徒作恶的叹息,这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惶。在描述自然灾害时,诗人运用了“焦熬”和“甘露”的对比,表现出人们渴望得到滋润却又遭受自然灾害的无奈。最后,诗人提到石碑上的文字剥落,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无力感,暗示着社会的冷漠与对民生疾苦的忽视。
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体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写,更有对人心与社会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己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整首诗通过南阳的描绘,表现了对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揭示了官员无能、民众困境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对改善社会的渴望与期待。
南阳是哪个朝代的名都?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诗中“亡徒”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农民
C. 盗贼
D. 学者
诗中的“甘露”象征什么?
A. 甜蜜的果实
B. 雨露的滋润
C. 战争的胜利
D. 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