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瑞鹤仙·见兰枯菊悴

《瑞鹤仙·见兰枯菊悴》

时间: 2025-05-05 23:31:33

诗句

见兰枯菊悴。

□寂寞,天与春风来至。

梅梢弄晴蕊。

似於人,装点十分和气。

吴头楚尾。

听民谣、欢声鼎沸。

总扶携□手,嬉游鼓腹,顿忘愁悴。

谁比。

承流宣化,问俗观风,一时双美。

笙歌宴启。

交酬献,尽沈醉。

□□□,行看宸庭同拜,归向天街并辔。

对西湖把酒,应须共谈旧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1:33

原文展示

瑞鹤仙·见兰枯菊悴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见兰枯菊悴。寂寞,天与春风来至。
梅梢弄晴蕊。似於人,装点十分和气。
吴头楚尾。听民谣欢声鼎沸。
总扶携手,嬉游鼓腹,顿忘愁悴。
谁比。承流宣化,问俗观风,一时双美。
笙歌宴启。交酬献,尽沈醉。
行看宸庭同拜,归向天街并辔。
对西湖把酒,应须共谈旧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兰花已经枯萎,菊花也凋零,感到寂寞。春天的风带来了新的气息,梅树上的花蕊在阳光下摇曳,似乎就像人在春天里焕发出的和气。吴地和楚地的民谣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充满了四周。大家搭肩携手,尽情游玩,沉浸在欢乐中,忘却了往日的愁苦。谁能比得上这样的美好时光呢?我们承接着文化的传承,询问着民俗与风情,仿佛在这一时刻双双美丽。音乐的盛宴开始了,互相交流,尽情陶醉。在宸庭中一同拜谒,归途中并肩而行,面对西湖举杯畅饮,理应共同谈论往日的治国之道。

注释

  • 见兰:见到兰花,兰花常用来象征高洁。
  • 菊悴:菊花凋谢,暗示秋冬的来临,生命的无常。
  • 吴头楚尾:指吴地和楚地,象征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 承流宣化:承接流传的文化与风俗。
  • 宸庭:指皇宫或帝王之所,反映了社会地位与礼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生卒年不详),字安国,号白云,南宋词人,擅长词、诗,作品风格清新、婉约,常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瑞鹤仙·见兰枯菊悴》写作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以“见兰枯菊悴”引入,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令人感到一丝伤感。然而,随着“天与春风来至”的转折,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生机,梅花的绽放象征着希望与和气,营造出一种乐观的气氛。

词中描绘了人们欢聚一堂,共同享受春日的欢乐,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词在抒情中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最后的“共谈旧治”更是引发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见兰枯菊悴:描绘了初春时节,兰花凋零,菊花也失去了生气,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受。
  2. 寂寞,天与春风来至:在寂寞中感受到春天的来临,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3. 梅梢弄晴蕊:梅花在阳光下摇曳生姿,象征着人们的欢愉与生机。
  4. 似於人,装点十分和气:人们的笑容与梅花的美丽相呼应,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5. 吴头楚尾:描绘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民间歌谣的欢乐声此起彼伏。
  6. 总扶携手:描绘人们共聚一堂,分享欢乐,忘却烦恼。
  7. 谁比:对比其他美好时光,强调当下的珍贵。
  8. 承流宣化:传承文化与民俗,展现出文化自信。
  9. 笙歌宴启:音乐盛宴开始,体现了社交的欢乐。
  10. 行看宸庭同拜:在皇宫中共同拜谒,体现出社交礼仪。
  11. 归向天街并辔:回归社会生活,强调团结与共享的精神。
  12. 对西湖把酒:借助西湖的美景,抒发情感与怀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梢弄晴蕊”,比喻春天的美丽。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与行为,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吴头楚尾”,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在表现生命脆弱的同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温暖,最终引导人们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洁与优雅。
  • 菊花:象征坚韧与团圆。
  • 梅花:象征希望与生机。
  • 西湖:象征美丽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提到的“兰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高洁与优雅
    C. 欢乐与团圆

  2. “梅梢弄晴蕊”中的“弄”字可以理解为: A. 摆弄
    B. 释放
    C. 旋转

  3. 词中提到的“吴头楚尾”指的是: A. 两地文化
    B. 自然景观
    C. 生活的悲欢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无咎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词人在表达对春天的感受与人生哲理上的不同。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情感丰富,而杨无咎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和乐观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无咎词全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悟 上十四吟十首 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 送胡叔献被召二首 赠许登仕 次韵君节秘书三首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水调歌头 其七 十三夜,同官载酒相别,不见月作 题蔡烓主簿诗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气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包含盼的成语 惊犯 拔舌地狱 尢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历尾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采字头的字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黹字旁的字 强得易贫 霸王之资 扶危定倾 亚肩迭背 按捺不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