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31:22
作者: 李莱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几雨里,近清明。吹箫门巷冷无声。梨花月,今夜负中庭。远岫敛修颦。春愁吟入谱,付莺莺。红尘没马翠埋轮。西泠曲,欢梦絮飘零。
在画檐上,柳树翠绿得如同城池一般。几阵细雨飘洒在帘子里,正值清明时节。吹箫的声音在冷清的街巷中无声无息。梨花映月,今夜的月光映照着院子。远山似乎收起了皱眉,春愁化作曲调,寄托给莺鸟。红尘之中,马车已沉没,翠绿的车辕被埋没。西泠的曲调,欢快的梦像絮状物一样飘零。
作者介绍: 李莱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其作品多反映宋代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以及由此带来的愁绪,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思考与感触。
《小重山》运用了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在开篇的“画檐簪柳碧如城”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柳树的绿意与城池相提并论,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接着,几阵细雨带来了清明的气息,这一季节的特征被细致地描绘出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美好的春景中,反而转向无声的冷清与内心的孤寂,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梨花月,今夜负中庭”意象的交织使得空间感更加丰富,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浪漫而又忧伤的情调。最后,诗人以“欢梦絮飘零”收尾,似乎在感叹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又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李莱老诗作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与忧愁的复杂感受,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画檐簪柳碧如城”描绘了什么意象?
“春愁吟入谱,付莺莺”中的“莺莺”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莱老的《小重山》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主题上都涉及春天与人生的感悟,但李莱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苏轼则更具豪放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