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越州歌二十首

《越州歌二十首》

时间: 2025-05-02 12:33:45

诗句

月夜湖歌歌正长,船来船去水茫茫。

上塘歌了下塘唱,更唱吴王与越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45

越州歌二十首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月夜湖歌歌正长,船来船去水茫茫。
上塘歌了下塘唱,更唱吴王与越王。


白话文翻译:

在月夜下,湖面上歌声悠扬,船只在水面上来来往往,四周一片茫然。
在上塘唱完了歌,又在下塘开始唱,继续吟唱吴王和越王的故事。


注释:

  • 月夜:月光照耀的夜晚,通常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
  • 湖歌:在湖边唱的歌,描绘了湖面上的美好景象。
  • 船来船去:形容湖面上船只的活动,增添了动态感。
  • 吴王与越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他们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

典故解析:

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勾践被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复兴越国,打败吴国。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智勇与坚韧,也反映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历史故事,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越州歌二十首》是汪元量在某次游览越州时创作的,受到湖光山色和历史故事的启发,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和湖面为背景,展现了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诗人首先通过“月夜湖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扬、清晰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听到湖面上飘荡的歌声。而“船来船去水茫茫”则增添了动态感和空间感,使人感受到湖面的辽阔与神秘。接着,诗人转入对历史的思考,通过“更唱吴王与越王”将古代英雄的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和思索。整首诗情景交融,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突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夜湖歌歌正长:描绘了月光下的湖面,歌声悠扬,声韵绵长。
  2. 船来船去水茫茫:船只在湖面上往来,水面一片茫然,描绘了广阔的湖面和生动的场景。
  3. 上塘歌了下塘唱:在上塘唱完歌后,下塘继续歌唱,表现了歌声的流转与延续。
  4. 更唱吴王与越王:歌唱的内容转向历史,讲述吴王与越王的故事,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歌声比作月夜的悠扬,营造出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如“月夜”、“湖歌”、“船”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故事的热爱,反映出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与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夜:象征宁静与思考,常用于反映内心情感。
  • 湖歌: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情感表达。
  • :象征人生的旅程,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
    B. 湖
    C. 城市
    D. 海

  2.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吴王与越王
    C. 诸葛亮
    D. 孙子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与拟人
    B. 对仗与排比
    C. 拟人与夸张
    D. 对仗与比喻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 柳宗元
  • 《夜泊牛津》 - 张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汪元量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情感。两首诗都运用了月夜的意象,却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汪元量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 咏方圆动静 钱元质饮客月岩前小亭酒半月上移席坐岩下四 入峡闻滩声 送刘文潜司业江西漕二首 东岩施头陀所隐也头陀唐人初居郡之奉对寺太 赠照老 梅花 其四 偶成 久留芜湖待巨卿仲甄不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点灵犀 驽马恋栈 包含事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一人向隅 口字旁的字 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万口一辞 著书 直供 鲁阳挥戈 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帤秽 蹴然 能言快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