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郑侍郎送蜡梅次韵三首

《郑侍郎送蜡梅次韵三首》

时间: 2025-05-02 16:19:34

诗句

折来梅与句争清,强和馀音本不能。

欲向都官论一字,略无佳处似诗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34

原文展示

折来梅与句争清,
强和馀音本不能。
欲向都官论一字,
略无佳处似诗僧。

白话文翻译

这几句诗是说:我折来的梅花和诗句在清丽上争胜,但强行和谐的余音其实是不能够的。想在官府对诗的字句进行讨论,却发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似乎只像个空洞的诗僧。

注释

  • 折来:折取来的意思。
  • :梅花,一种象征高洁的花朵。
  • 句争清:指诗句争取清丽的意思。
  • 强和:强行和谐,指附和而无内涵。
  • 都官:指官府,这里指的是对诗歌的评价或讨论。
  • 佳处:美好的地方。
  • 诗僧:泛指那些只会吟诗但缺乏真才实学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度,号石庵,宋代诗人,曾以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在官场之中,面对文学的繁荣与个人创作能力的困扰,表达了他对诗歌质量的追求与对浮华词藻的批判。

诗歌鉴赏

曾几的《郑侍郎送蜡梅次韵三首》以简练的语言、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的理解与对自身创作的反思。开篇“折来梅与句争清”,用梅花的清丽作为引子,隐喻了诗歌创作的高洁与理想。然而,接下来的“强和馀音本不能”,则流露出对附和之作的失望和无奈,说明虽然有梅花的清新,但真正的诗意却难以传达。

全诗结尾处“略无佳处似诗僧”更是深刻,诗僧一词不仅指代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人,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诗风的批判。整体而言,曾几用梅花象征诗歌的纯粹与高洁,暗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及对浮华文学的否定,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失落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折来梅与句争清:折来的梅花与诗句在清丽上争夺,表现出诗人的对美的追求。
    • 强和馀音本不能:强行附和的余音其实是无法真正传达内涵的,体现了对形式主义的批判。
    • 欲向都官论一字:想在官府讨论某个字词,反映了当时官场对诗歌的关注和讨论的氛围。
    • 略无佳处似诗僧:发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感慨自己像个空洞的诗僧,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失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梅花的清丽与空洞的诗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象征:梅花不仅仅是一种花,更是高洁与纯粹的象征。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浮华形式的否定,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诗歌质量的关注以及自身创作的困惑。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纯粹的艺术追求。
  • 诗僧:象征那些表面吟诗、内无实学的人,反映对当时文学现象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折来梅与句争清”中的“梅”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诗歌的象征
    • C. 以上皆是
  2. “强和馀音本不能”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满足
    • C. 无所谓
  3. “略无佳处似诗僧”中的“诗僧”主要指的是?

    • A. 只会吟诗但缺乏内涵的人
    • B. 诗歌的创作者
    • C. 官员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曾几与李清照: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曾几的诗更侧重对创作品质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曾几与他的诗歌世界》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曾几的诗歌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台湾吟 其一 西江月 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送弟侑 诗一首 诗三首 诗三首 上元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终日不倦 干色 死有余僯 陵蹈 执法犯法 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兵师 超世绝俗 义角 方字旁的字 迸断 众目睽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