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34
折来梅与句争清,
强和馀音本不能。
欲向都官论一字,
略无佳处似诗僧。
这几句诗是说:我折来的梅花和诗句在清丽上争胜,但强行和谐的余音其实是不能够的。想在官府对诗的字句进行讨论,却发现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似乎只像个空洞的诗僧。
作者介绍:曾几,字子度,号石庵,宋代诗人,曾以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在官场之中,面对文学的繁荣与个人创作能力的困扰,表达了他对诗歌质量的追求与对浮华词藻的批判。
曾几的《郑侍郎送蜡梅次韵三首》以简练的语言、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的理解与对自身创作的反思。开篇“折来梅与句争清”,用梅花的清丽作为引子,隐喻了诗歌创作的高洁与理想。然而,接下来的“强和馀音本不能”,则流露出对附和之作的失望和无奈,说明虽然有梅花的清新,但真正的诗意却难以传达。
全诗结尾处“略无佳处似诗僧”更是深刻,诗僧一词不仅指代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人,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诗风的批判。整体而言,曾几用梅花象征诗歌的纯粹与高洁,暗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及对浮华文学的否定,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失落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浮华形式的否定,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诗歌质量的关注以及自身创作的困惑。
诗词测试:
诗中“折来梅与句争清”中的“梅”指代什么?
“强和馀音本不能”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略无佳处似诗僧”中的“诗僧”主要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曾几的诗歌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