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诗三首

《诗三首》

时间: 2025-04-26 21:26:44

诗句

贝阙琳宫紫雾深,凤凰仙乐尚愔愔。

鼎湖往事三千载,石笋青春一万寻。

挺立不教凡草长,削成应免俗尘侵。

霓旌绛节知何处,空有莲花送好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6:44

诗三首

作者: 孙何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贝阙琳宫紫雾深,
凤凰仙乐尚愔愔。
鼎湖往事三千载,
石笋青春一万寻。
挺立不教凡草长,
削成应免俗尘侵。
霓旌绛节知何处,
空有莲花送好音。

白话文翻译:

在那宝殿和美丽的宫殿中,紫色的雾气弥漫,
凤凰的仙乐依然悠扬而恬静。
鼎湖的往事已经过去三千年,
而那石笋的青春却依然在一万里的深处。
我挺立在此,不让凡俗的杂草生长,
削成的形体本应免受世俗的尘埃侵染。
霓裳的旌旗与绛色的节日,不知飘向何方,
空有那荷花送来美好的音讯。

注释:

  • 贝阙: 指宫殿,尤其是华丽的宫殿。
  • 琳宫: 指美丽的宫殿,琳琅满目。
  • 愔愔: 形容安静、恬淡的样子。
  • 鼎湖: 指鼎湖,传说中的名胜地。
  • 石笋: 指高耸的石柱,象征坚固与永恒。
  • 霓旌: 指彩色的旗帜,象征盛大的庆典。
  • 绛节: 指红色的节日,象征喜庆。
  • 莲花: 象征纯洁、高雅。

典故解析:

  • 鼎湖往事: 鼎湖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胜,古代文人常以此地作为思念往昔的寄托。
  • 凤凰: 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吉祥,常被用来形容高雅的音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孙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诗作多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抒情和咏志。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常以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来表达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美丽的宫殿与悠扬的仙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传统的敬仰。开篇的“贝阙琳宫紫雾深”,便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意境,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梦幻的世界。接着“凤凰仙乐尚愔愔”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深邃与悠远。

“鼎湖往事三千载,石笋青春一万寻”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对比,令人思索历史的长河以及人类的渺小。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感悟在此句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挺立不教凡草长,削成应免俗尘侵”,表达了诗人追求纯粹与高洁的愿望,似乎在说,尽管世俗纷扰,但他依然希望保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最后两句“霓旌绛节知何处,空有莲花送好音”则让人感到一丝惆怅,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无法抵达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以及理想的思考,呈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贝阙琳宫紫雾深: 描绘美丽的宫殿在紫色雾气中的神秘景象。
  2. 凤凰仙乐尚愔愔: 赞美悠扬的仙乐,体现宁静的氛围。
  3. 鼎湖往事三千载: 提及鼎湖的历史,表达对往昔的追忆。
  4. 石笋青春一万寻: 以石笋象征坚韧不拔,青春的永恒追求。
  5. 挺立不教凡草长: 表达诗人不屈于世俗诱惑的决心。
  6. 削成应免俗尘侵: 追求纯洁生活,避免世俗的侵染。
  7. 霓旌绛节知何处: 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迷茫。
  8. 空有莲花送好音: 期待美好的音信却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宫殿比作紫雾中的美景,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 通过“凤凰”、“石笋”、“莲花”等意象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贝阙: 代表华丽和高贵的生活。
  • 凤凰: 象征美好与吉祥,代表理想中的生活。
  • 石笋: 象征坚韧与不屈,体现了诗人对青春与理想的追求。
  • 霓旌: 代表庆典与盛况,寓意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莲花: 象征纯洁与高雅,表达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贝阙”指的是什么?

    • A. 宝殿
    • B. 山川
    • C. 河流
  2. “鼎湖往事三千载”中“鼎湖”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历史文化
    • C. 人生理想
  3. 诗人通过“霓旌绛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迷茫
    • C. 悲伤

答案:

  1. A. 宝殿
  2. B. 历史文化
  3. B. 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 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仰,但更加豪放,意象更加奔放。
  • 杜甫的《春望》: 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风格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酒泉子 其三 薛氏池垂钓 醉歌 杨柳枝 清明日 昆明池水战词 舞衣曲 和友人悼亡(一作丧歌姬) 陈宫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地分账 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禄豢 无所用心 绣闼雕甍 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莞尔而笑 提土旁的字 一簧两舌 靑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昭启 跆藉 車字旁的字 赤骨 肀字旁的字 忧劳成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