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3:24
兵后西日溪行
作者: 皎然 〔唐代〕
一从清气上为天,
仙叟何年见乾海。
黄河几度浊复清,
此水如今未曾改。
西寻仙人渚,
误入桃花穴。
风吹花片使我迷,
时时问山惊踏雪。
石梁丹灶意更奇,
春草不生多故辙。
我来隐道非隐身,
如今世上无风尘。
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饭松得高侣,
濯足偶清津。
数片昔贤磐石在,
几回并坐戴纶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着清澈的溪流行走,仿佛到了一个理想的仙境。诗人首先感叹清气升腾,似乎回到了天上,想知道那位老仙人何时才能见到广阔的海洋。黄河经过多少次的浑浊与清澈,而此时的水流却没有改变。诗人向西寻找仙人的小洲,却误入了桃花源,风吹花瓣让人感到迷惘,不时在山中惊醒,像是踏雪一般。石桥和丹灶的景色更加奇妙,春草因曾经的车辙而不再生长。我来到这里并非为了隐匿自己的身形,而是因为如今的世间没有了尘世的喧嚣。这里的路是武陵的路,但人们已不是秦朝的人。与高朋共进松饭,偶尔在清澈的水边洗脚。过去贤人的磐石仍在,几次坐在一起时,我戴着纶巾。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字晦明,因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用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表现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受到隐逸生活理想的影响,描绘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兵后西日溪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清气、桃花源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心的宁静。
在诗的开头,诗人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仿佛回到了天上,接着提到仙叟,表达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黄河的变化象征着历史的沉浮,而溪水的清澈则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人在桃花源中迷失,正是对理想生活的追寻,风吹花片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身处自然中的恍惚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朋友和旧时光的眷恋,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清气上为天”通过比喻表达出一种空灵的意境;“风吹花片”则赋予自然以生命,表现出与自然的互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尘世的厌倦,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一从清气上为天”中的“清气”指什么?
a) 清新的空气
b) 仙人的气息
c) 江河的水
答案:a) 清新的空气
诗中提到的“桃花穴”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处隐逸之地
c) 一条河
答案:b) 一处隐逸之地
“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a) 对历史的怀念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兵后西日溪行》的分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