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8:06
秋宵书事寄吴凭处士
作者: 皎然 〔唐代〕
真性在方丈,寂寥无四邻。
秋天月色正,清夜道心真。
大梦观前事,浮名悟此身。
不知庭树意,荣落感何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思考人生真谛的感受。诗人在清静的方丈中,周围没有邻人,显得格外孤寂。此时,秋天的月光正好,夜色清明,内心也愈发坚定。回忆曾经的梦境,体会到名利的虚无。对于庭院中树木的荣枯,诗人感到迷茫,不知道这种变化又会引起谁的感慨。
“庭树”意指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诗中提到的“荣落”隐喻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与佛教思想中的无常观念相呼应。
皎然,唐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反映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这首诗写于秋夜,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人生与哲理,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脱。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透过寂静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清明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独处方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并非令人沮丧,而是一种清净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随着秋天的月光洒下,夜晚的宁静使得诗人的道心愈发坚定,仿佛在这清冷的夜空下,所有的虚名浮云都显得无足轻重。接下来的“大梦观前事”则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反思,意识到许多追求其实是浮华的。最后一句“不知庭树意,荣落感何人”使人感到些许惆怅,树木的荣枯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诗人对这一切感到茫然,却又似乎在暗示一种超然的淡然态度。这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孤寂的深沉,又有哲理的清明,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思考。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无常与真实的内心。
诗中提到的“方丈”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山川大海
B. 僧人的住所
C. 皇宫
D. 商业区
“浮名”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名声
B. 空虚的名利
C. 重要的地位
D. 家庭的荣誉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开心
C. 宁静
D. 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