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9:09
游仙词
作者: 马臻 〔元代〕
上清真人玉华仙,
夜策鸾辂凌珠烟。
罡风广漠露华冷,
摇荡金铃闻半天。
路逢仙姥骑白鹿,
侍女双双散香玉。
遥看三岛点神波,
恨入秋眉镜中绿。
我自无为神自凝,
万窍不动心冥冥。
灵君期我谒太帝,
下视浊海鱼龙腥。
玉虚炜烨明玄景,
羽葆摇摇入空影。
一曲云和奏未终,
月轮已到昆崙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人乘坐华丽的鸾辂,在夜空中穿行于云雾珠烟之间。强烈的风吹拂,露水冷冽,金铃声荡漾在空中。诗人偶遇骑着白鹿的仙女,她的侍女们双双散发香气。远处三座仙岛如波点般飘渺,诗人对秋天的思念如镜中倒影般清晰。我心无杂念,神情凝静,万窍皆不动,内心恍若冥冥。灵君期待我去拜见太帝,俯视浑浊的海水中鱼龙的腥气。玉虚的光景灿烂明亮,羽葆轻轻摇曳在空中。一曲云和的音乐尚未结束,月亮已升到昆仑山顶。
马臻,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时期,创作多集中于道教题材,擅长描绘仙境和自然景观。其作品常以清新脱俗见长,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游仙词》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诗歌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安慰。
《游仙词》是一首充满幻想与灵性的诗作。诗中以仙人、仙女为主体,营造出一个超脱于世俗的理想境界。开篇便以“上清真人玉华仙”直入主题,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的仙界。诗人在描写中不仅运用了细腻的意象,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层层推进。起初描绘仙人的出行,接着描写与仙女的邂逅,最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特别是“我自无为神自凝,万窍不动心冥冥”一联,展现了诗人对无为而治、内心平静的理解与追求。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思念与对仙境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孤独与渴望的情感。结尾“一曲云和奏未终,月轮已到昆仑顶”则以音乐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形成一种永恒的美,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仙境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上清真人”指的是?
A. 仙女
B. 道教中的神仙
C. 普通人
“我自无为神自凝”的意思是?
A. 心中无杂念,达到宁静
B. 追求物质享受
C. 对世俗的向往
“玉虚”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清净明亮的理想境界
C. 伤感的情感
在《游仙词》中,马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仙境,体现了他对超脱与自由的追求。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出人心的宁静与和谐,二者在主题上虽然相近,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