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旧作感怀

《旧作感怀》

时间: 2025-08-07 08:15:35

诗句

关中黄壤黑壤,大是邦家利源。

古者亩收十一,谁兴岁取十千。

不用府无虚月,藏之斯民裕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8:15:35

原文展示:

关中黄壤黑壤,大是邦家利源。 古者亩收十一,谁兴岁取十千。 不用府无虚月,藏之斯民裕然。

白话文翻译:

关中地区的黄壤和黑壤,是国家重要的财富来源。 古代每亩地收税十分之一,谁会每年征收万贯钱财。 如果国库每月都有盈余,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裕起来。

注释:

  • 关中: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
  • 黄壤、黑壤:指关中地区特有的两种土壤,黄壤肥沃,黑壤质地细腻。
  • 邦家利源:国家的财富来源。
  • 亩收十一:古代农业税的一种,即每亩地收税十分之一。
  • 岁取十千:每年征收万贯钱财。
  • 府无虚月:国库每月都有盈余。
  • 藏之斯民裕然:百姓因此而富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北宋末年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以忠诚和才干著称。宗泽的诗歌多反映其政治理想和对时局的关切,风格质朴,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宗泽对国家财政和民生的关切。在北宋末年,国家财政困难,百姓生活困苦。宗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税收制度的怀念,以及对国家财政稳定和百姓富裕的期望。

诗歌鉴赏:

宗泽的这首《旧作感怀》以关中地区的黄壤和黑壤为引子,强调了土地作为国家财富来源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亩收十一”是对古代农业税制的回顾,而“岁取十千”则是对当时沉重税收的批评。宗泽认为,如果国库能够每月都有盈余,那么百姓的生活自然会变得富裕。这首诗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财政和民生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其对古代理想税收制度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关中黄壤黑壤,大是邦家利源。
    • 关中地区的黄壤和黑壤是国家的财富来源,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
  2. 古者亩收十一,谁兴岁取十千。
    • 古代的税收制度是每亩地收税十分之一,而现在是每年征收万贯钱财,对比古今税收制度的差异。
  3. 不用府无虚月,藏之斯民裕然。
    • 如果国库每月都有盈余,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财政稳定和百姓富裕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税收制度,突出了现代税收的沉重。
  • 象征:黄壤和黑壤象征着国家的财富和繁荣。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国家财政和民生的关切。宗泽通过对古代税收制度的回顾和对现代税收的批评,表达了对国家财政稳定和百姓富裕的期望。

意象分析:

  • 黄壤、黑壤:象征着国家的财富和繁荣。
  • 亩收十一:象征着古代理想的税收制度。
  • 岁取十千:象征着现代沉重的税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宗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亩收十一”是指什么? A. 每亩地收税十分之一 B. 每亩地收税十一分之一 C. 每亩地收税十一分之二 D. 每亩地收税十一分之三
  3. 诗中“岁取十千”是指什么? A. 每年征收万贯钱财 B. 每年征收十万贯钱财 C. 每年征收千贯钱财 D. 每年征收百贯钱财

答案:

  1. B. 宋代
  2. A. 每亩地收税十分之一
  3. A. 每年征收万贯钱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反映了作者对国家财政和民生的关切。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历史事件反映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宗泽的《旧作感怀》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反映了作者对国家财政和民生的关切,但宗泽的诗更侧重于对古代税收制度的怀念,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宗泽诗集》
  •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题姜店水亭子 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 明发梅州 中秋病中不饮二首,後一首用辘轳体二首 轿中风翻书卷 罗溪望夫岭二首 其一 极暑题钓雪 微雨,玉井亭观荷 过新开湖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推聋妆哑 戈字旁的字 石油伴生气 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以附骥尾 贝字旁的字 翘思 厄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总髻 懿范长存 僦民 正颜厉色 言教身传 纸包不住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