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8:50
原文展示:
题隐真谷 绵绵褒斜路,窈窈郑真谷。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
白话文翻译:
沿着绵延不绝的褒斜古道,深入幽深的郑真谷。那位隐士虽已逝去千年,但他高尚的情谊仿佛仍在眼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约1020-1078),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北宋文学家、诗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应举不第,后隐居不仕,以诗文自娱。张俞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俞在游历褒斜古道时,对郑真谷的隐士表达敬仰之情而作。诗中通过对古道和山谷的描绘,以及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首句“绵绵褒斜路”描绘了古道的连绵不绝,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次句“窈窈郑真谷”则进一步深入,以“窈窈”形容山谷的幽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则是对隐士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隐士高尚情谊的敬仰,即使时光流逝,那份情谊依然如在眼前。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道和山谷的描绘,以及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褒斜路”是古代著名的山道,连接了哪两条水? A. 褒水和斜谷 B. 褒水和渭水 C. 斜谷和渭水 D. 褒水和汉水
诗中的“郑真谷”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宁静的乡村 C. 幽深的山谷 D. 辽阔的平原
诗中“高谊犹在目”表达了什么? A. 隐士的高尚情谊依然存在 B. 隐士的容貌依然清晰 C. 隐士的住所依然可见 D. 隐士的诗作依然流传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