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隐真谷

《题隐真谷》

时间: 2025-04-30 05:18:50

诗句

绵绵褒斜路,窈窈郑真谷。

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8:50

原文展示:

题隐真谷 绵绵褒斜路,窈窈郑真谷。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

白话文翻译:

沿着绵延不绝的褒斜古道,深入幽深的郑真谷。那位隐士虽已逝去千年,但他高尚的情谊仿佛仍在眼前。

注释:

  • 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
  • 褒斜路:古代著名的山道,连接褒水和斜谷,是古代蜀道的一部分。
  • 窈窈:幽深、深远的样子。
  • 郑真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一个隐士居住的幽静山谷。
  • 斯人:此人,指郑真谷的隐士。
  • 高谊:高尚的情谊或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约1020-1078),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北宋文学家、诗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曾应举不第,后隐居不仕,以诗文自娱。张俞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俞在游历褒斜古道时,对郑真谷的隐士表达敬仰之情而作。诗中通过对古道和山谷的描绘,以及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首句“绵绵褒斜路”描绘了古道的连绵不绝,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次句“窈窈郑真谷”则进一步深入,以“窈窈”形容山谷的幽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斯人已千载,高谊犹在目”则是对隐士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隐士高尚情谊的敬仰,即使时光流逝,那份情谊依然如在眼前。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绵绵褒斜路”:描绘了古道的连绵不绝,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
  • “窈窈郑真谷”:以“窈窈”形容山谷的幽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斯人已千载”:表达了隐士已逝去千年,但他的影响和情谊依然存在。
  • “高谊犹在目”:强调隐士的高尚情谊仿佛仍在眼前,体现了作者对隐士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绵绵”形容古道的连绵不绝,“窈窈”形容山谷的幽深,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 拟人:“高谊犹在目”将情谊拟人化,使其仿佛具有生命力,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道和山谷的描绘,以及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意象分析:

  • “绵绵褒斜路”:连绵不绝的古道,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自然的辽阔。
  • “窈窈郑真谷”:幽深的山谷,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和神秘。
  • “斯人已千载”:隐士的形象,象征着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
  • “高谊犹在目”:高尚的情谊,象征着永恒的情感和精神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褒斜路”是古代著名的山道,连接了哪两条水? A. 褒水和斜谷 B. 褒水和渭水 C. 斜谷和渭水 D. 褒水和汉水

  2. 诗中的“郑真谷”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宁静的乡村 C. 幽深的山谷 D. 辽阔的平原

  3. 诗中“高谊犹在目”表达了什么? A. 隐士的高尚情谊依然存在 B. 隐士的容貌依然清晰 C. 隐士的住所依然可见 D. 隐士的诗作依然流传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张俞的《题隐真谷》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但张俞的诗更注重对隐士高尚情谊的赞颂,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俞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张俞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陶渊明诗选》: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了解田园诗的风格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访约斋三绝 哭仲子 洗竹 老去 买鸡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和丁使君惠赠 罨菜 刘晁之家园六咏·梅涧 书寿穴中石寿星背四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刻舟求剑 西景 陆产 乚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包含永的成语 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卑污 诗云子曰 残渣余孽 交眩 門字旁的字 霜露之悲 弓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过街老鼠 家长礼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