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乱后曲江

《乱后曲江》

时间: 2025-05-10 08:53:48

诗句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静空地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3:48

原文展示: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静空地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曾经在曲水边游玩,春天来临时总有寻春的人。
游春的人静静地待在空旷的地方,直到春天深了,却不再像春天。

注释:

  • 曲水:指曲折的水流,这里特指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
  • 探春人:游玩寻春的人。
  • 游春人静空地在:游春的人静静地待在空旷的地方,意指春游的兴致与人流的减少。
  • 不似春:春天已深,但景象似乎不再如初春那样生机盎然。

典故解析:

“曲水”常常用来指代风景如画的水域,古人常在此吟诗作乐,此处体现了作者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而“探春”则是古代文人雅士春游的习俗,表现了追求自然、感受春意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羊士谔(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春天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春游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

诗歌鉴赏:

羊士谔的《乱后曲江》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的情感。开头的“忆昔曾游曲水滨”不仅勾起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好的向往。随着春天的到来,游春的人似乎成了常态,但当游人静立于空地,春天的生机却似乎不再。这种反差带来了情感上的落差,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全诗简洁而含蓄,情感却深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春天复杂情绪的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忆昔曾游曲水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第二句:春来长有探春人,描绘了春天来临时游玩的人们。
  • 第三句:游春人静空地在,反映出游春的人虽多,但情景却显得静谧。
  • 第四句:直至春深不似春,暗示春天的深处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突显春游的生机与现实的寂静。
  • 意象:曲水、探春人等意象丰富,传达了春日的气息与游玩的乐趣。
  • 反转:最后一句的反转,带来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表现了诗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失去生机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曲水: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蕴含着诗人对往昔的美好回忆。
  • 探春人: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与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 空地:暗示着春天的静谧与人事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曲水”指什么? A. 直流的河
    B. 曲折的水流
    C. 干涸的河床

  2. 诗人回忆的是什么活动? A. 赏秋
    B. 游春
    C. 观雪

  3. “春深不似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春天的失落
    C.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乱后曲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事的变化,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感悟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李早年同居此观 题苗员外竹间亭 过仙游寺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客舍苦雨即事寄钱起郎士元二员外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徵君读书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同耿湋宿陆澧旅舍 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陈羽诗)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字头的字 龜字旁的字 时运则存,不用则亡 糹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铄古切今 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角巾素服 津津乐道 戒舟慈棹 欢感 本固邦宁 盘水加剑 卤字旁的字 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玄妙观 兄开头的成语 马字旁的字 崝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