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3:48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静空地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我记得曾经在曲水边游玩,春天来临时总有寻春的人。
游春的人静静地待在空旷的地方,直到春天深了,却不再像春天。
“曲水”常常用来指代风景如画的水域,古人常在此吟诗作乐,此处体现了作者对往昔游乐时光的怀念。而“探春”则是古代文人雅士春游的习俗,表现了追求自然、感受春意的情怀。
作者介绍:羊士谔(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春天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春游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
羊士谔的《乱后曲江》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的情感。开头的“忆昔曾游曲水滨”不仅勾起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好的向往。随着春天的到来,游春的人似乎成了常态,但当游人静立于空地,春天的生机却似乎不再。这种反差带来了情感上的落差,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全诗简洁而含蓄,情感却深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春天复杂情绪的细腻表达。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表现了诗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失去生机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曲水”指什么?
A. 直流的河
B. 曲折的水流
C. 干涸的河床
诗人回忆的是什么活动?
A. 赏秋
B. 游春
C. 观雪
“春深不似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春天的失落
C.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乱后曲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事的变化,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感悟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