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苏秦

《苏秦》

时间: 2025-05-01 01:56:43

诗句

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

想君魂魄千秋後,却悔初无二顷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6:43

原文展示:

已分将身死势权,
恶名磨灭几何年。
想君魂魄千秋后,
却悔初无二顷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苏秦一生的反思。苏秦为了追求权势而付出了生命,留下了恶名,这种名声经过多少年才能磨灭?我想到了您的灵魂在千秋之后,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拥有两顷田地的安稳生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分:已经分开,指的是与权势的分离。
  • 将身:指个人的生命。
  • 死势权:指在生前追求的权力和地位。
  • 恶名磨灭:指坏名声消失的时间。
  • 魂魄:灵魂。
  • 千秋后:经过千年之后。
  • 却悔:反而感到后悔。
  • 二顷田:指拥有两顷的土地,象征安稳、富足的生活。

典故解析: 苏秦,战国时期的谋士,以合纵之计著称。他为权势而奔波,最终却名声不佳,反映了历史上许多追求名利者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香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致力于国家富强,代表了“王安石变法”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生活的动荡年代,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对权力、名声与个人命运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苏秦的例子,揭示了追求权力与名利的代价。诗人以苏秦的命运为引子,揭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开头“已分将身死势权”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求最终导致生命的牺牲,接着对“恶名”的反思展现了历史人物在追求名利之后留下的负面印记。最后,诗人抒发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想象着苏秦的灵魂在千秋之后是否会后悔没有选择安稳的田园生活。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名利和道德的深刻理解。王安石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人生哲理,使得这首诗在感情与思想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分将身死势权:指苏秦已经与权势和地位划清界限,暗示了他最终选择的悲惨命运。
  • 恶名磨灭几何年:在感叹名声的消逝,反映了历史人物的长久影响。
  • 想君魂魄千秋後:设想苏秦的灵魂在千年之后,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 却悔初无二顷田:表达了对简单、安稳生活的向往,暗示对权力的追求可能是错误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已分将身死势权”与“恶名磨灭几何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调了人生选择的后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追求权力与名声的代价,反思历史名人的命运,表现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个人生命和追求。
  • 势权: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诱惑。
  • 恶名:代表名声的负面影响。
  • 魂魄:象征灵魂的归宿与反思。
  • :象征安稳与富裕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秦追求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友情
    • D. 知识
  2. 诗中提到的“二顷田”象征什么?

    • A. 失望
    • B. 权力
    • C. 安稳生活
    • D. 名声
  3. 诗人在反思谁的命运?

    • A. 自己
    • B. 苏秦
    • C. 王莽
    • D. 孟尝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高》也是反映人生感悟的佳作,尽管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安石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孔武仲 楼观 次韵子瞻自径山回宿湖上 次韵南湖清饮二首 九日独酌三首 西成 送提刑孙颀少卿移湖北转运 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岁莫二首 和毛君州宅八咏 方沼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匮少 用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包含屋的成语 包含坝的词语有哪些 八府巡按 自在逍遥 文君早寡 包含唾的词语有哪些 其然 知恩报恩 骨字旁的字 心景 斤字旁的字 剸繁治剧 脉起 暑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