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41:46
雁
作者:王安石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
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
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
怜渠不如此,更堕野人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属和流浪的思考。北去的雁依然是客人,南来的雁又能算作归来吗?它们疲倦地停在空荡荡的沙洲,饥饿得在寒冷的云层中飞翔。围墙里的鸡过得温暖,池塘里的鸭子也自得其乐。可怜这雁不如这些家禽,甚至还落得像野人一样。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政治改革,提倡文人应关注社会现实。他的诗词风格鲜明,常以清新、质朴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王安石仕途坎坷、心绪复杂之时写成,反映了他对生命、归属的思考,以及对归雁命运的同情。
王安石的《雁》以北雁为主题,通过对雁的迁徙生活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归属感的追寻与思考。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绘了北雁南飞的艰辛,后半部分则对比了家禽的安逸生活,表达了对归雁命运的怜悯。
诗的开头以“北去还为客”引入,直接说明了北雁的流浪本质,进一步通过“南来岂是归”揭示了归属的模糊与不确定。诗人用“倦投空渚泊”来形容雁的疲惫,生动地展现了它们在迁徙过程中的辛苦,而“饥帖冷云飞”则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意境,表现出雁的无奈与困境。
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描绘了一个温暖、安逸的家禽生活,“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突显出雁的孤独与无助。诗人用“怜渠不如此”表达了对雁的同情,继而以“更堕野人机”作结,暗示了雁的命运可能更为悲惨,象征着被社会遗弃的生存状态。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王安石关注社会、关心生命的诗人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雁迁徙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无家可归者的同情,以及对归属感缺失的思考,折射出社会对个体命运的冷漠。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这首《雁》主要讲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垣栅鸡长暖”是为了强调什么?
“怜渠不如此”表达了诗人对雁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