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0:57
苕水之源出此山,
地如邾鲁始跻攀。
三池浚泽高冈上,
一勺为霖反掌间。
着脚不知苍汉近,
无心直共白云闲。
何进结屋枕泉玉,
涤尽尘根学大还。
这首诗描绘了苕水的源头在这座山上,山势如邾鲁(古地名)一般高耸,令人向往。三口池塘在高岗之上,仿佛只用一勺就能将雨水汇聚在掌心之间。走在这里的人,未曾意识到苍天(苍汉)如此之近,心中无欲无求,与白云悠闲自得。何必去修建房屋,依偎在泉水的甘露中,洗净世俗的烦恼,追求一种大自在的境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施枢(生卒年不详),字承嗣,号涧翁,宋代诗人,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诗人常常向往隐逸生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施枢的《西天目》全诗呈现出一种恬淡的自然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向往。开头两句“苕水之源出此山,地如邾鲁始跻攀”,既描绘了西天目山的壮丽,也通过“邾鲁”的引入,暗示了人世间的高地与理想。接着“三池浚泽高冈上,一勺为霖反掌间”显示了水的灵动与丰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着脚不知苍汉近,无心直共白云闲”两句,诗人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然,与白云为伴,体现了他追求的那种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何进结屋枕泉玉,涤尽尘根学大还”,道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愿意放下世俗的纷扰,回归清净。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愿望,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体现了儒道合一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苍汉”指的是什么? a) 山 b) 天空 c) 河流
诗人想通过何种方式洗净尘根? a) 结屋 b) 与白云闲 c) 读书
诗中提到的“三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活的宁静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施枢的《西天目》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施枢更强调内心的超脱与宁静,而王维则注重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