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5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50:07
如梦令 其四 步梅村先生韵
作者: 张令仪 〔清代〕
忽忽清愁如病。
望断天涯归信。
薄幸惯飘零,
空把金钱卜尽。
愁听。愁听。
人道清明将近。
全诗翻译:
忽然之间,心中愁苦像生了病一样。
遥望天边,归家的信号已被望断。
我习惯了薄情的漂泊,
空自用金钱来算计命运。
愁啊,愁啊,
人们说清明节快到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诗中提到清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往的追忆。
作者介绍:
张令仪,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因其作品以清新雅致著称,常以抒情见长。其诗风细腻且富有情感,常常反映出个人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心境低落的时刻,可能与个人生活的失意或社会变迁有关,诗中情感真挚,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开篇便用“忽忽清愁如病”直接点出了情感的主题,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让人措手不及。接着“望断天涯归信”则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无奈,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归宿,却又被遥远的距离所阻隔。
“薄幸惯飘零”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薄情的生活使他习惯了漂泊,无法再寄希望于未来的安定。最后一句“愁听。愁听。”则是对内心状态的反复确认,愁苦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难以摆脱。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情感的挣扎,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和命运的无奈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和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归属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愁如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安宁
“薄幸惯飘零”中“薄幸”指的是什么?
A. 亲情
B. 友情
C. 爱情
清明节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对逝者的怀念
C. 生活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令仪的情感更加沉重与内敛,李清照则更显温柔与凄婉。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