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29
如梦令
作者: 赵芬 〔清代〕
昨夜霜浓风骤。只恐梅花僭僽。晓起探园林,却喜寒香依旧。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
昨晚霜降得很重,风也急得很,真怕梅花会被摧残。清晨起床去园林走一遭,心里却高兴,寒香依旧芬芳。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我想折下一枝梅花,却又心疼自己那纤细的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与志向。古人常以梅花寓意品德与坚持,反映出诗人对梅花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
赵芬,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诗作多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的敏感观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反映了女性在情感细腻和生活观察方面的独特视角。
《如梦令》是赵芬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她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与细腻观察。诗中以“霜浓风骤”开篇,描绘出冬夜的寒冷与凶险,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担忧。接着,诗人转而表达清晨的喜悦,尽管外界环境恶劣,梅花的香气依然如故,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梅花的坚韧和不屈。
诗的最后两句“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则蕴含了深情与矛盾。诗人渴望折花,却又对自己纤细的手心生怜惜,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坚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特有的情感细腻与矛盾心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担心梅花的原因是什么?
A. 霜浓风急
B. 花瓣凋零
C. 蜜蜂来袭
诗中提到的“寒香”指的是什么?
A. 玫瑰花的香气
B. 梅花的香气
C. 桂花的香气
“知否”在诗中反复出现,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A. 增强语气
B. 表达疑惑
C. 表现情感的深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思虑与情感波动;而赵芬的《如梦令》则更集中于自然与生命的观察,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