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如梦令》

时间: 2025-05-02 05:50:29

诗句

昨夜霜浓风骤。

只恐梅花僝僽。

晓起探园林,却喜寒香依旧。

知否。

知否。

欲折还怜纤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29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作者: 赵芬 〔清代〕

昨夜霜浓风骤。只恐梅花僭僽。晓起探园林,却喜寒香依旧。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

白话文翻译

昨晚霜降得很重,风也急得很,真怕梅花会被摧残。清晨起床去园林走一遭,心里却高兴,寒香依旧芬芳。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我想折下一枝梅花,却又心疼自己那纤细的手。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浓:霜降得很厚。
  • 风骤:风很急,风力很大。
  • 梅花僭僽:梅花可能会受损或被摧残。
  • 寒香:指梅花的香气,寒冷的季节里依然散发出香味。
  • 纤手:指细嫩的手,表示对花的珍惜和爱怜。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与志向。古人常以梅花寓意品德与坚持,反映出诗人对梅花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芬,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诗作多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的敏感观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反映了女性在情感细腻和生活观察方面的独特视角。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赵芬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她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与细腻观察。诗中以“霜浓风骤”开篇,描绘出冬夜的寒冷与凶险,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担忧。接着,诗人转而表达清晨的喜悦,尽管外界环境恶劣,梅花的香气依然如故,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梅花的坚韧和不屈。

诗的最后两句“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则蕴含了深情与矛盾。诗人渴望折花,却又对自己纤细的手心生怜惜,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霜浓风骤: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霜重而风急,构建出一种紧迫的氛围。
  • 只恐梅花僭僽:表达了对梅花的担忧,情感真挚。
  • 晓起探园林:清晨起床后,诗人去园林探访,显示出她对自然的热爱。
  • 却喜寒香依旧:尽管恶劣的天气,梅花的香气仍然存在,体现出生命的顽强。
  • 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反复的“知否”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这里得以体现。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拟人:将梅花的香气赋予生命,表现出自然的情感。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特有的情感细腻与矛盾心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凶险。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与美好。
  • 寒香:代表生命的顽强与持久。
  • 纤手:象征柔情与对美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担心梅花的原因是什么? A. 霜浓风急
    B. 花瓣凋零
    C. 蜜蜂来袭

  2. 诗中提到的“寒香”指的是什么? A. 玫瑰花的香气
    B. 梅花的香气
    C. 桂花的香气

  3. “知否”在诗中反复出现,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A. 增强语气
    B. 表达疑惑
    C. 表现情感的深度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思虑与情感波动;而赵芬的《如梦令》则更集中于自然与生命的观察,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梅花与中国文化》

相关查询

春词 简季桐庐 灼艾 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侵为韵送胡献叔守邵阳 钓台 立春谢司法有诗次韵 雨花台 次韵郑省仓 夏日珠溪赋八音体 上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产褥 色字旁的字 息兵 合窳 竹字头的字 几字旁的字 放心解体 包含鰕的词语有哪些 游门 运蹇时乖 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聿字旁的字 沿误 以患为利 面字旁的字 珠零锦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