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5:59
春晚雨中
作者: 廖行之 〔宋代〕
绿杨庭院雨如丝,
已是梅林欲熟时。
惭愧春工起归兴,
向来节物彼何知。
在细雨如丝的春天傍晚,庭院中的绿杨尤为显眼,此时梅林已接近成熟的时节。我感到惭愧,因春天的劳作心情已经淡去,而我过去对时节的变化却毫无所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雨和梅花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内心的惭愧。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梅花即将成熟的时节,诗人通过细雨和梅林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变化的敏感与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反思。
《春晚雨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细雨与梅花即将成熟的场景。诗的开篇,"绿杨庭院雨如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春雨绵绵的傍晚,绿意盎然的庭院被如丝的细雨装点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接下来的“已是梅林欲熟时”,则通过梅花的成熟暗示着春天的渐行渐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感到惭愧,"惭愧春工起归兴"表达了他对自己在春天的劳作心情的淡漠,似乎在对比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反映出他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最后一句“向来节物彼何知”更是一种自我反思,诗人意识到自己对自然节令的忽视,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自我的反省,是一幅春天的情感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春天的感慨与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深刻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雨如丝”形容的是哪种天气?
A. 大雨
B. 细雨
C. 晴天
D. 暴风雪
诗人为何感到惭愧?
A. 因为没种花
B. 因为对春天的变化忽视
C. 因为写诗太少
D. 因为梅花未熟
“绿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死亡
B. 生命力
C. 乏味
D. 刺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廖行之则侧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提供了该诗的多角度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与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