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3:09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作者:刘禹锡〔唐代〕
鹰至感风候,霜馀变林麓。
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
戍摇旗影动,津晚橹声促。
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步出武陵东亭,面临江水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景。诗中写到,鹰飞至感受到风的变化,霜后树木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孤独的帆船在夕阳下缓缓驶来,寒冷的江面上沙曲蜿蜒。戍楼上的旗帜在风中摇摆,渡口晚上的橹声渐促。月亮升起,彩霞逐渐收敛,远处传来渔民的歌声。
“武陵”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因此这一地名带有避世、隐逸的意味。在诗中,武陵的意象与诗人的心境相互辉映,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刘禹锡,字梦溪,号洛阳人,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挺拔,富有哲理,擅长写景抒情。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诗人游览武陵地区时,目睹自然景象而感怀而作。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诗。全诗在优美的语言中呈现出秋冬季节的自然变化,诗人通过对鹰、孤帆、戍楼、月亮等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感悟。首联“鹰至感风候,霜馀变林麓”,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通过“孤帆带日来,寒江转沙曲”,诗人将孤独的旅程与自然的壮丽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戍楼和渡口的描写,带有一种人文情怀,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则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夜空与人文生活,渔歌声声,似乎在诉说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江边秋冬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在自然中体会到孤独与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孤帆”代表什么?
“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中,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推荐阅读王维的《鹿柴》,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题,展现出隐逸与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