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8:39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麇顾。
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
这首诗描绘了蛮族的生活场景,蛮族的语言如钩辀般响亮,服饰上色彩斑斓。熏香的狸皮猎取沙鼠,正值祭祀的季节。在这期间,我偶然遇见一位骑马的客人,仿佛一只惊慌的麇鹿在顾盼。手握斧头在高山上行走,我意识到前方的路已无旧时的踪迹。
刘禹锡,字梦得,号尹和,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以诗歌、散文和评论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融入个人经历与感悟,富有哲理。
《蛮子歌》创作于唐代,诗人游历南方时,目睹蛮族的生活风貌,因而写下此诗。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盛世,诗中表现了对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观察与思考。
《蛮子歌》以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蛮族的生活场景,诗人在细腻的观察中渗透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诗的开头通过蛮族的语言和服饰,展现了他们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间部分提到猎取沙鼠和祭祀,显示了蛮族的生存智慧和宗教信仰,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新环境的感慨,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民族风情画,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与反思,既表现了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新环境的适应,展现了人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存智慧与情感共鸣。
“蛮语钩辀音”中的“钩辀”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车辕的一种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熏狸”主要指什么?
A. 一种饮食
B. 一种服饰
C. 一种祭品
D. 一种猎物
“腰斧上高山”中“腰斧”象征什么?
A. 保护
B. 劳动与生存
C. 权力
D. 旅行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禹锡的《蛮子歌》更侧重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观察与描绘,而《鹿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思考。两者在意象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