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6:07
游峨眉归偶成
作者: 何维棣 〔清代〕
海南笠屐遍经过,咫尺仙乡不到何?
未倚青冥追太白,空谈翠埽笑东坡。
心知吾道高深在,身入名山福寿多。
宝瑟琼箫殊好事,一筇五日踏三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历峨眉山归来时的感慨与思考。作者提到自己曾经在海南游玩,却未能到达理想中的仙境;未曾倚靠青冥的天空去追寻李白的豪情,反而只是空谈与东坡的欢笑。作者心中明白,真正的修道之道在于内心的高深,而身处名山之中则能获得福泽与长寿。最后,诗人提到自己带着乐器在峨眉山上游玩,这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作者介绍:何维棣(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虽不如李白、苏轼等人名声显赫,但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历峨眉山归来之际,表达一种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游历文化与精神追求。
这首诗从游历的角度切入,描写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开头的“海南笠屐遍经过”表明诗人经历了许多地方,却始终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他提到的“咫尺仙乡”似乎在暗示,理想的追求并不在于距离,而在于心灵的感悟。接着提到的“未倚青冥追太白”,则表现出对历史大诗人的敬仰与追寻,然而在此过程中,诗人意识到空谈并不等于实际的感悟与修行。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强调了内心的修炼与名山的福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提及乐器,将诗人的修行与音乐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海南笠屐”和“宝瑟琼箫”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心灵的修行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测试:
何维棣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太白”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人心中理想的“仙乡”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何维棣的《游峨眉归偶成》更加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对理想的追求,而苏轼的作品则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