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47
除关征
杨冠卿 〔宋代〕
翠华忆昨临吴津,
驾言直欲苏远民。
三尺土阶茅不剪,
舜循尧道慈而俭。
姬公制国有常经,
什一更除关市征。
男畊女织余布粟,
却笑二吾犹不足。
这首诗回忆了我昨天在吴津的情景,我想通过驾车前往,帮助那些远方的民众。三尺高的土阶上,茅草未曾修剪,像舜帝那样遵循尧帝的教诲,仁慈而节俭。姬公制国时有固定的法则,征收十分之一的税收,然而如今的关市征税却更加繁重。农民耕作,妇女纺织,所剩的粮布都不够用,却依然笑着说我们还是不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风格清新,常以简练的语言反映内心感受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经济困境,诗人通过对比古代贤明的治国方式与当今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民众生计的关心。
《除关征》是一首关注社会民生的诗,诗人在古代贤明治国的典范与现状之间进行对比,反映出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与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怀。开篇以“翠华忆昨临吴津”引入,展现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通过对农民与妇女生活状态的描绘,突显出当时社会的不公。诗中提到的“舜循尧道慈而俭”,不仅是对古代政治智慧的推崇,更是对现代治理失误的讽刺。
诗的后半部分“男畊女织余布粟,却笑二吾犹不足”,生动地描绘出农民虽然辛勤劳作,却依然面临生活困境的景象,展现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乐观。这种深切的社会观察与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富有现实的意义,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古代贤明治国的回忆与现代困境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与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体现出诗人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翠华”指的是什么?
A. 车驾
B. 房屋
C. 衣服
诗中提到的“舜与尧”主要代表什么?
A. 贤明的君主
B. 贫苦的百姓
C. 不公的政策
诗中的“什一更除关市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古代的怀念
B. 对税负沉重的批评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