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1:40
寄李道士
常见高人说,犹来不偶然。
致身同槁木,话道出忘诠。
长啸仙钟外,眠楂海月边。
倘修阴姹姹,一望寄余焉。
常常听到高人说,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投身修道如同枯木,谈论道理却忘记了文字的表述。
在仙钟的外面长啸,沉睡在山楂树下月光的照耀中。
如果能够修炼阴柔之道,便可以一眼望去,寄托我的余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号“贯休”,以道教文化为背景,诗风清新脱俗,多描绘道教的理想与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道教盛行之时,诗人通过对话和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高人道理的理解与向往,以及个人的修道追求。
《寄李道士》一诗,展现了贯休对道教哲理和修道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常见高人说,犹来不偶然”引入,立刻引发读者对命运与偶然性的思考,暗示了修道之路并非随意,而是极其严谨的选择。接下来的“致身同槁木”则通过比喻,表现了修道过程中的艰辛与孤独,仿佛置身于无生机的环境中,形象地呈现出修道者的困境。
“长啸仙钟外,眠楂海月边”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长啸在仙钟外,表明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而在月光下沉睡的意象则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这种宁静中包含着对阴柔之道的修炼期望,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沉淀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贯休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追求,表达了对高人境界的憧憬,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融合探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道教修道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高人境界的向往,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寄李道士》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贯休
C. 杜甫
答案:B
诗中“致身同槁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艰辛
C. 愤怒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长啸仙钟外”意味着什么?
A. 寻找财富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忘我修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