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9:51
生铜夜夜鸣,剉铁未尝缺。
主人久提携,何事赠离别。
借问岂酬恩,请看镡上血。
休惭补履功,出处异施设。
每晚生铜的声音响起,剁铁的工具从未缺少。
主人与你相互扶持已久,何必在离别时赠送礼物?
请问这算是报恩吗?只需看看刀剑上的血迹。
不要因为补鞋而感到惭愧,出身和施展各有不同。
梅尧臣,字子云,号雪窗,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初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和人情,关注社会和人生哲理。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蔡君谟时,蔡君谟即将赴任福唐,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借用古剑意象,反映了对忠义、恩情的思考。
这首《古剑篇送蔡君谟自谏省出守福唐》通过对古代兵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离别的惆怅。首句“生铜夜夜鸣”,生动地描绘了武器的铸造过程,象征着长久以来的奋斗与坚持。接下来的“剉铁未尝缺”,则说明这种付出与努力从未中断,暗示着在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
“主人久提携,何事赠离别”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于朋友之间的真诚情感,不在于物质赠送,而在于精神上的支持与陪伴。接着,诗人通过“请看镡上血”,引入了对忠诚与牺牲的反思,象征着在江湖行走中所经历的血与泪,体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
最后两句“休惭补履功,出处异施设”,则是诗人对个人成就的谦逊表达,强调了个人背景与成就之间的差异。整首诗通过对古剑与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情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体现了梅尧臣内心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哲理。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与对深厚情谊的珍惜,反映了个人成就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传达出一种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理解。
“生铜夜夜鸣”中“生铜”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镡”是什么?
“休惭补履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梅尧臣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友谊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体现豪放不羁的气概。两者在风格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人生与友谊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