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依韵和刘敞秀才

《依韵和刘敞秀才》

时间: 2025-05-10 09:55:37

诗句

安得采虚名,师道欲吾广。

虽然成术业,曾不计少长。

孔孟久已亡,富贵得亦傥。

后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

退之昔独传,力振功不赏。

舌吻张洪钟,小大扣必响。

近世复泯灭,务觉多忽恍。

今子诚有志,方驾已屡枉。

自惭怀道浅,所得可下上。

正如种青松,而欲托朽壤。

典册皆可寻,圣言皆可仰。

幸无增我过,此语固不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5:37

原文展示

《依韵和刘敞秀才》

安得采虚名,师道欲吾广。
虽然成术业,曾不计少长。
孔孟久已亡,富贵得亦傥。
后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
退之昔独传,力振功不赏。
舌吻张洪钟,小大扣必响。
近世复泯灭,务觉多忽恍。
今子诚有志,方驾已屡枉。
自惭怀道浅,所得可下上。
正如种青松,而欲托朽壤。
典册皆可寻,圣言皆可仰。
幸无增我过,此语固不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追求和对师道的渴望,虽然他已经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但并不计较高低。孔子和孟子的教诲早已消逝,富贵的获得也只是偶然。后辈们对义理缺乏了解,前辈们又害怕被当成朋党。退之(指退之先生)曾经独自传授学问,努力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舌头和嘴巴如同洪钟,声响必定响亮。近来的时代又逐渐消亡,许多人却感到迷惘和失落。如今的你确实有志向,但所求的方向屡屡偏离。自愧道理浅薄,所学所得与高深的道义相去甚远。就像是种下青松,却希望生长在腐朽的土壤中。经典典籍皆可查阅,圣贤的教诲也可以仰望。希望不会增加我的过错,这句话本身是毫无错谬的。

注释

字词注释

  1. 安得:如何能。
  2. 虚名:空洞的名声。
  3. 师道:师者的道德和教义。
  4.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的学说。
  5. :指消亡、失传。
  6. :偶然、侥幸。
  7. 后生:年轻一代,晚辈。
  8. :指道义、正义。
  9. 朋党:结党营私。
  10. 舌吻:舌头和嘴巴的比喻。
  11. 洪钟:比喻声音洪亮。
  12. 泯灭:消失、灭绝。
  13. 忽恍:迷惘、失落。
  14. 自惭:自感惭愧。
  15. 托朽壤:寄托在腐朽的土壤中,形容条件极差。

典故解析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的学说,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 退之:指宋代著名的学者周敦颐,他的学说在当时影响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诗人,及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风格清新流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名利、道义的思考。诗人借和刘敞的韵,抒发自己对师道的崇敬和对现状的不满,反映出对后辈学者学习态度的忧虑。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依韵和刘敞秀才》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名声的反思与对学术传承的忧虑。全诗言辞清晰,情感真挚。诗人首先表达了对“虚名”的反感,强调师道的内涵和重要性,这样的开篇引人深思,显示了他对学问的渴望和追求。接着,诗人提及孔孟的教诲已然失传,时代的变迁让后辈失去了对义理的认知,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学术的断层,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诗中提到的“舌吻张洪钟”,暗喻了言论的力量,强调了思想的传播与接受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推移,许多真理和道义被忽视,造成了年轻一代的迷茫。最后,诗人以自谦的方式总结,表达了自己对知识渊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当下教育环境的不满。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文化的深切关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安得采虚名:诗人质疑如何能追求空洞的名声。
  2. 师道欲吾广:希望能够广泛传承师道。
  3. 虽然成术业:即使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
  4. 曾不计少长:不在乎成就的大小。
  5. 孔孟久已亡:孔子和孟子的教诲久已失传。
  6. 富贵得亦傥:富贵的获得只是偶然。
  7. 后生不闻义:年轻一代对道义缺乏了解。
  8. 前辈惧为党:前辈们害怕被视为朋党。
  9. 退之昔独传:退之曾独自传授学问。
  10. 力振功不赏:努力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11. 舌吻张洪钟:言语的力量如同洪钟般响亮。
  12. 小大扣必响:无论大小都有反响。
  13. 近世复泯灭:近来的时代又逐渐消亡。
  14. 务觉多忽恍:许多人感到迷惘和失落。
  15. 今子诚有志:如今的你确实有志向。
  16. 方驾已屡枉:所求的方向屡屡偏离。
  17. 自惭怀道浅:自愧道理浅薄。
  18. 所得可下上:所学所得与高深的道义相去甚远。
  19. 正如种青松:比喻希望与条件的矛盾。
  20. 而欲托朽壤:寄托在腐朽的土壤中。
  21. 典册皆可寻:经典典籍皆可查阅。
  22. 圣言皆可仰:圣贤的教诲也可以仰望。
  23. 幸无增我过:希望不会增加我的过错。
  24. 此语固不爽:这句话本身是毫无错谬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安得采虚名,师道欲吾广”。
  • 比喻:将言论的传播比作洪钟。
  • 排比:在表达对后辈学者的担忧时使用排比,增强了语气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学术传承和道德教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真理的渴求,反映了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忧虑。诗中展现了知识分子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虚名:象征空洞的名声,强调追求内涵的重要性。
  2. 师道:象征传统的道德和教育理念。
  3. 青松: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坚定。
  4. 朽壤:象征不良的环境与条件。
  5. 典册:象征知识的宝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孔孟”指的是哪两位思想家?

    • A. 老子和庄子
    • B. 孔子和孟子
    • C. 释迦牟尼和耶稣
    • D. 荀子和韩非子
  2. 诗人对“虚名”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反感
    • C. 无所谓
    • D. 崇拜
  3. 诗中提到“舌吻张洪钟”的意思是:

    • A. 言语力量的巨大
    • B. 舌头很长
    • C. 说话的技巧
    • D. 口才不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2.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隐居生活,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梅尧臣的诗更注重内心的道德追求和对教育的思考,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外在的壮丽景色和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供研究与欣赏。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与背景介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冯刑部索书册 其二 冯刑部索书册 其一 灯夕答访诸君因寻百廿四岁老人未青霞误而为仕阍所骂 寓宣府九日同杨惠两乡人集北山寺而昨夕风烈甚雨即成雪壤不膏故山悉赭结句别有所为 登北山小憩龙王堂遂上镇虏台风至飒然因感麻总兵校猎之约 送冯太常 宋氏吟书画册中 唐会稽以母忧归上海 登报恩寺塔最上一层 送赵大夫掌南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砂閖钱 嫉贪如雠 规贤矩圣 破头烂额 言字旁的字 使性谤气 鬲字旁的字 北斗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表甥 戈字旁的字 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饼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林宗过茅 去泰去甚 車字旁的字 戴角 木开头的成语 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