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5:37
《依韵和刘敞秀才》
安得采虚名,师道欲吾广。
虽然成术业,曾不计少长。
孔孟久已亡,富贵得亦傥。
后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
退之昔独传,力振功不赏。
舌吻张洪钟,小大扣必响。
近世复泯灭,务觉多忽恍。
今子诚有志,方驾已屡枉。
自惭怀道浅,所得可下上。
正如种青松,而欲托朽壤。
典册皆可寻,圣言皆可仰。
幸无增我过,此语固不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追求和对师道的渴望,虽然他已经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但并不计较高低。孔子和孟子的教诲早已消逝,富贵的获得也只是偶然。后辈们对义理缺乏了解,前辈们又害怕被当成朋党。退之(指退之先生)曾经独自传授学问,努力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舌头和嘴巴如同洪钟,声响必定响亮。近来的时代又逐渐消亡,许多人却感到迷惘和失落。如今的你确实有志向,但所求的方向屡屡偏离。自愧道理浅薄,所学所得与高深的道义相去甚远。就像是种下青松,却希望生长在腐朽的土壤中。经典典籍皆可查阅,圣贤的教诲也可以仰望。希望不会增加我的过错,这句话本身是毫无错谬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诗人,及其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怀诗,风格清新流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名利、道义的思考。诗人借和刘敞的韵,抒发自己对师道的崇敬和对现状的不满,反映出对后辈学者学习态度的忧虑。
梅尧臣的《依韵和刘敞秀才》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名声的反思与对学术传承的忧虑。全诗言辞清晰,情感真挚。诗人首先表达了对“虚名”的反感,强调师道的内涵和重要性,这样的开篇引人深思,显示了他对学问的渴望和追求。接着,诗人提及孔孟的教诲已然失传,时代的变迁让后辈失去了对义理的认知,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学术的断层,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诗中提到的“舌吻张洪钟”,暗喻了言论的力量,强调了思想的传播与接受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推移,许多真理和道义被忽视,造成了年轻一代的迷茫。最后,诗人以自谦的方式总结,表达了自己对知识渊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当下教育环境的不满。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学术追求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文化的深切关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学术传承和道德教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真理的渴求,反映了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忧虑。诗中展现了知识分子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深切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孔孟”指的是哪两位思想家?
诗人对“虚名”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舌吻张洪钟”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