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32
闻密赐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朝闻政府贺捷回,
夕赐明月五千枚。
巍巍圣皇德所该,
庙略付与何有哉。
况未覆穴翦渠魁,
宜先战士老与孩。
倾肝沥胆谢不敏,
岂可便恃张良才。
早上听闻政府贺捷的消息,
晚上收到天子赐予的五千枚明月。
伟大的圣皇应天之德,
庙堂之事与我何干呢?
况且尚未平息动乱,斩除首领,
应该先关注老百姓和孩子们。
我倾尽心血向恩赐表示感谢,
岂能仅凭张良的才华而自恃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溪,宋代诗人,官至工部员外郎。梅尧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怀而闻名,倡导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之际,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疾苦,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皇权和庙堂之事的思考,强调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闻密赐》是一首深具社会责任感的诗,梅尧臣通过对朝廷赐予的明月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通过“朝闻政府贺捷回,夕赐明月五千枚”的对比,展现了战胜敌人后,朝廷的欢庆与诗人内心的沉重。诗人并不因皇帝的恩赐而感到自满,反而思考庙堂与民间的关系,提出“庙略付与何有哉”的质疑,显示出对当权者的批判与对民众的关心。
接下来的两句“况未覆穴翦渠魁,宜先战士老与孩”,则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战乱未平的情况下,诗人认为应优先关注战士和弱势群体,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情感。
最后两句“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则是对自我的反省,诗人不愿意仅凭个人才华而自满,而是要继续努力,表现出对自身使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深刻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批判了对庙堂事务的漠视,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与自我反省。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明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团圆与美好,而在此诗中,则是对恩赐的反思。战士与孩子的意象,反映了社会的两极,诗人希望通过关注他们来呼唤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诗人认为在战乱未平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关注什么?
诗中提到的“张良”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全面理解《闻密赐》的深意和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