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9:49
赠王典史五首
作者: 熊禾 〔宋代〕
我爱熙然翁,识畅度亦夷。
饰政必以儒,公余只吟诗。
利欲胶盆中,三叹斯人希。
安得公伯辈,万宇阳春熙。
我喜爱熙然先生,知道他宽厚而有度。
治理政事必以儒家为本,闲暇时只吟咏诗歌。
在利欲的纠葛中,令人感叹这位仁人志士是多么稀有。
如何才能有像公伯那样的人物,使得万物在阳春中欣欣向荣?
作者介绍:熊禾,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人文思想的崇尚,诗风典雅,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利益冲突之时,诗人通过对王典史的赞美,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中稀有仁者的悲叹。
《赠王典史五首》是一首充满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的诗作。熊禾通过对王典史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儒家理想的认同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他将王典史描述为一位宽厚仁爱、以诗歌为乐的士人,既是对王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中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的反思。
诗中提到“利欲胶盆中”,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被物质欲望缠绕的景象,令人感到压抑和无奈,而“斯人希”则强调了这样的仁者在社会中是多么稀少。最后一句“安得公伯辈,万宇阳春熙”则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期盼能有更多像公伯一样的人物出现,以带来春天般的繁荣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王典史的个人赞美,更是一种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熊禾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仁者的推崇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测试:
熊禾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利欲胶盆”是用来比喻什么?
“安得公伯辈”表达了诗人什么心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熊禾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但熊禾更偏向于对个体德行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苦难。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赠王典史五首》的诗意、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