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7:42
《释疾文三歌》
作者:卢照邻
岁将暮兮欢不再,
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
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
生兮生兮奈汝何。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
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明镜羞窥兮向十年,
骏马停驱兮几千里。
麟兮凤兮,自古吞恨无已。
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
夷为柏兮秋有实。
叔为柳兮春向飞。
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
岁末将至,欢乐不再,
时光已晚,忧愁增多。
东郊的麒麟笔已绝,
西山的凤凰枝秘而不露。
生死交替,此刻如是,
生与死之间,奈何你我?
岁月流逝,忧愁随东流水,
天地久远,人间共死。
明镜羞于照见十年的光阴,
骏马停下奔跑,走了几千里。
麟与凤,自古以来都吞咽着无尽的怨恨。
茨山有薇,颍水有涟漪,
柏树在秋天结实。
柳树在春天向着天空飞舞。
倏然一笑,泛荡于沧浪之中,永不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照邻,唐代诗人,字景纯,号山人,祖籍太原,后居洛阳。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释疾文三歌》创作于人生的晚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及死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中蕴含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释疾文三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篇渗透着对人生、时间和死亡的思考。开篇描绘了岁末的忧伤与欢乐的丧失,诗人通过对“欢不再”的感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接着,诗人以“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来象征才华与理想的破灭,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
在诗的后半部分,生死的哲学成为了主旋律,“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展现了对生死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岁去忧来兮东流水”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如流水般无情地带走一切的事实。同时,通过“明镜羞窥兮向十年”的自省,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惋惜与无法回归的痛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内心的独白,层层推进,情感真挚而深刻。最终以“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结束,意指对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放下,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余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构建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比如“岁将暮”与“时已晚”的对仗,增强了情感的对比;“明镜羞窥”则通过拟人化表达了对过往的羞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通过对时间、生命的反思,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死亡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麟”和“凤”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才华与美德
C. 力量
诗的开头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中“东流水”比喻了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生命的流逝
C. 过往的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卢照邻的《释疾文三歌》更加沉重与哲理,李白则以豪放与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