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29
行路难·其三
作者: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有耳朵的人不要用来洗颍川的水,有口腔的人不要吃首阳的蕨菜。
隐忍低调的人贵在无名,何必孤高地与云和月相比?
我看到自古以来的贤人和达者,成功后不退隐的都死去了。
子胥已经在吴江边放弃了自己,屈原最终投身湘水之滨。
陆机的才华岂能保全自己?李斯的税驾为何不早些?
华亭的鹤叫岂能被听到?上蔡的苍鹰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
你难道没有看到吴中张翰被称为达生,秋风中我不禁忆起江东之行。
不如在生前痛快喝一杯酒,何必在身后追求千载名声?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以其豪放的个性和作品而闻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常以豪放、奔放和浪漫著称。
创作背景:李白创作《行路难·其三》时,正值唐代中期,社会政治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得诗人感到迷茫。借用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成功与名声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行路难·其三》是李白对人生、成功与名声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两句,表达了对珍贵资源的不当使用的讽刺,暗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接着,诗人提出“含光混世贵无名”,强调隐忍低调的重要性,反映出对名声的淡薄态度。
诗中提到历史上的贤人如伍子胥和屈原,展示了成功者的悲惨结局,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功成名就是否值得追求。李白以陆机、李斯的例子说明即使才华横溢的人,也难以保全自身,警示世人对名利的追逐可能导致的危险。
最后,诗人以“且乐生前一杯酒”结束,传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强调在生前享受人生的美好,而不必过于执着于身后的名声。这种洒脱的哲学,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人生真谛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名声的虚无和及时行乐的哲学,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诗词测试:
下列哪句表达了隐忍低调的重要性?
李白通过哪两位历史人物来警示功成之后的孤独?
“且乐生前一杯酒”表达了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