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38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在清静的斋室中度过了三千天,撕开白纸写下道经。
吟诵经文有所领悟,众神明保佑我的身形。
云彩随风而行,犹如羽翼轻盈。
攀登崖顶观赏日出,伏在栏杆上窥视东海。
海的颜色映衬远山,天鸡已经先鸣。
银台上倒映出美景,白浪翻滚如长鲸。
如何能够得到不死的药,飞向蓬莱仙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常常融入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游泰山六首》是李白游历泰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雄伟与崇高,李白在此不仅感叹自然的壮丽,也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卓越的个性及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清斋三千日”一语展现了李白对道教修行的向往,表达了他渴望在宁静中修身养性的心情。接着,通过“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他将自己的修行与神明的保佑联系起来,表现了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和依赖。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充满生动的意象,如“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表现出李白心中那种轻盈的感觉,犹如他在自由飞翔。攀崖望日,伏槛窥海,都是他对自然细腻观察的体现。尤其“海色动远山”,描绘出海与山的浩瀚与变幻,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
最后的“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揭示了李白心中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表达了李白对自由、理想和超脱的向往,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清斋”指的是什么?
A. 喧闹的地方
B. 修行的地方
C. 游玩的地方
D. 餐饮的地方
“安得不死药”中的“安得”意为?
A. 如何
B. 哪里
C. 为什么
D. 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王维同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王维则偏重于抒情与自然的细腻描绘。两者在描写自然时,李白更关注神秘与理想,王维则倾向于表现宁静与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