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4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47:38
《台城》
作者:罗隐 〔唐代〕
水国春常在,台城夜未寒。
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
宴罢明堂烂,诗成宝炬残。
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
在这个水乡,春天总是常在,台城的夜晚仍然没有寒意。
丽华承受着宠爱和滋润,江令则捧着酒杯和盘子。
宴会结束后,明堂的灯火依旧明亮,诗歌完成后,宝炬的火焰也渐渐熄灭。
如果敌人来了,我自有对策,金井与玉钩的围栏为我提供保护。
作者介绍:罗隐,唐代诗人,字梦阮,号青丘,晚号紫阳居士,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罗隐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诗词而著称,作品多描写人生的哲理和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在台城的宴会上,借景抒怀,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危机的思考。
《台城》是一首描写夜宴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水乡的春景和宴会的热闹,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开头两句“水国春常在,台城夜未寒”描绘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清新而生动,传达出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温暖的夜晚。
接下来的两句“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则通过人物描写进一步丰富了宴会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繁华与和谐的气氛,丽华的美丽与江令的热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了对未来的隐忧,特别是“兵来吾有计”,表达了诗人对潜在危机的警觉与应对之策。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仍不忘思考如何面对外来的威胁,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更具深度。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幅春夜宴会的美好画面,更是对生活与战争、欢愉与忧虑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对未来危机的深思,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复杂感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国”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丽华承宠渥”中“丽华”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兵来吾有计”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