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1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16:09
原文展示:
寂寞俱不偶,裹粮空入秦。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
白话文翻译:
孤独无伴,带着干粮空自进入秦地。官场的道路已经可以预见,决定归隐在包山的春天。故乡如同飞鸟般遥不可及,海浪让旅人感到忧愁。在洛水边举杯,因离别而怨恨,柳花初绽新绿。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此诗可能是李颀在官场失意后,决定归隐时所作,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官场失意后的普遍心态,即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李颀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官场失意后的心境。首句“寂寞俱不偶”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而“裹粮空入秦”则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所作为。后两句“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通过对故乡和旅途的描绘,增强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感。最后两句“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则以离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归隐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归隐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失意后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官场和自然生活,诗人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裹粮空入秦”暗示了什么? A. 诗人准备远行 B. 诗人在官场上的无所作为 C. 诗人对秦地的向往 答案:B
诗中的“归卧包山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不满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B
诗中的“旧国指飞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