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同周楚望饮华园

《同周楚望饮华园》

时间: 2025-05-07 22:39:19

诗句

杖藜携手踏青苔,潇洒池亭为客开。

柳色渐经秋雨暗,荷香时与好风来。

斜阳似欲妆诗句,新月邀将入酒杯。

身世已甘长寂寞,忘形赖有子徘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19

原文展示:

杖藜携手踏青苔,潇洒池亭为客开。柳色渐经秋雨暗,荷香时与好风来。斜阳似欲妆诗句,新月邀将入酒杯。身世已甘长寂寞,忘形赖有子徘徊。

白话文翻译:

我们手挽着手,拄着藜杖,踏过青苔,来到这洒脱的池亭,它似乎特意为我们这些客人敞开了怀抱。柳树的颜色在秋雨的浸润下渐渐变得暗淡,而荷花的香气却时不时地随着宜人的风飘来。斜阳仿佛想要为诗句增添几分色彩,新月则邀请它一同进入我们的酒杯。我的一生已经甘愿长久地沉浸在寂寞之中,但幸好有你在这里徘徊,让我忘却了形骸的束缚。

注释:

  • 杖藜:拄着藜杖,一种行走时的辅助工具。
  • 潇洒:形容池亭的洒脱不羁。
  • 柳色:柳树的颜色。
  • 荷香:荷花的香气。
  • 斜阳:傍晚的太阳。
  • 新月:初出的月亮。
  • 身世:个人的命运和境遇。
  • 忘形:忘却自我,形容陶醉的状态。
  • 子:指诗人周楚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与友人周楚望在华园饮酒赏景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甘于寂寞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池亭的静谧与美丽。诗中“柳色渐经秋雨暗,荷香时与好风来”一句,既展现了秋雨带来的萧瑟,又捕捉了荷香随风飘散的清新,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而“斜阳似欲妆诗句,新月邀将入酒杯”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诗酒生活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最后两句“身世已甘长寂寞,忘形赖有子徘徊”,则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甘于寂寞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情的深深依赖。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藜携手踏青苔:诗人拄着藜杖,与友人携手漫步在长满青苔的小径上,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
  2. 潇洒池亭为客开:池亭显得洒脱不羁,仿佛特意为客人敞开了怀抱,欢迎他们的到来。
  3. 柳色渐经秋雨暗:柳树的颜色在秋雨的浸润下渐渐变得暗淡,暗示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4. 荷香时与好风来:荷花的香气时不时地随着宜人的风飘来,带来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5. 斜阳似欲妆诗句:傍晚的太阳仿佛想要为诗句增添几分色彩,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创作灵感。
  6. 新月邀将入酒杯:初出的月亮邀请它一同进入我们的酒杯,将自然景色与诗酒生活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7. 身世已甘长寂寞:诗人表示自己已经甘愿长久地沉浸在寂寞之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8. 忘形赖有子徘徊:幸好有友人在这里徘徊,让诗人忘却了形骸的束缚,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依赖。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斜阳似欲妆诗句”和“新月邀将入酒杯”,将斜阳和新月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如“柳色渐经秋雨暗,荷香时与好风来”,通过色彩和香气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同时,通过对友情的描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甘于寂寞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情的深深依赖。

意象分析:

  • 柳色: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 荷香:代表着清新宜人的感觉,与秋雨的萧瑟形成对比。
  • 斜阳:象征着傍晚的宁静和诗意的灵感。
  • 新月:代表着新的开始和诗酒生活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阳似欲妆诗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身世已甘长寂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A. 积极向上 B. 超脱世俗 C. 悲观厌世 D. 随遇而安

  3. 诗中“新月邀将入酒杯”中的“邀将”是什么意思? A. 邀请 B. 将要 C. 加入 D. 享受

答案:

  1. B. 拟人
  2. B. 超脱世俗
  3. A. 邀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享受。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美丽,与张耒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同周楚望饮华园》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张耒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寂寞的接受,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

相关查询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和陶拟古九首 会饮有美堂,答周开祖湖上见寄 予前后守倅余杭凡五年夏秋之间蒸热不可过独 次韵刘景文赠傅义秀才 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其三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二首 赠杨耆,并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作塌 巛字旁的字 胜利在望 拜结尾的成语 人事不省 魔头星 糊口度日 入字旁的字 齐天洪福 单人旁的字 包含悖的词语有哪些 诹询 性侵犯 按脉 龍字旁的字 呼幺喝六 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