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39
中书遇雨
作者: 钱起 〔唐代〕
济旱惟宸虑,为霖即上台。
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
纶阁飞丝度,龙渠激霤回。
色翻池上藻,香裛鼎前杯。
湘燕皆舒翼,沙鳞岂曝腮。
尺波应万假,虞海载沿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渴望雨水而升起的场景。上天的关怀可以治愈干旱,及时的降雨如同被召唤上台。云彩载着星辰升起,雨水轻轻拂过城门。宫殿的丝带随风飘荡,龙渠的水流波动回旋。水面上的水草颜色翻转,香气在鼎前的酒杯中弥漫。湘江的燕子纷纷展翅,沙滩上的鱼类又怎能暴露在阳光下?细细的波纹应和着万种变幻,虞海的水流载着回旋的涟漪。
作者介绍: 钱起(约710年-约780年),字仲明,号青丘,唐代诗人,出身于浙东,后居长安。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农耕社会,天旱时常影响民生,诗人通过描写及时的雨水,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希望,同时反映出社会对雨水的渴望。
《中书遇雨》是一首描写天降甘霖的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间生灵的关怀。开篇的“济旱惟宸虑”直接指向了天子的关怀,表达了对农田干旱的忧虑。而“云衔七曜起,雨拂九门来”则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雨水的到来,诗人用云彩与星辰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雨水的珍贵与急需。接下来,诗人通过“纶阁飞丝度,龙渠激霤回”描绘了雨后宫殿的生动景象,水道的涌动与丝带的飘扬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借助“色翻池上藻,香裛鼎前杯”描绘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与丰盈,水草的色彩与酒杯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画面。最后几句“尺波应万假,虞海载沿洄”则以细腻的波纹与深邃的海洋象征了生命的复杂与多样,表达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雨水的降临,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宸虑”指的是谁的忧虑?
“龙渠”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雨水轻拂城门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王维的诗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而钱起的《中书遇雨》则通过雨水的降临,描绘了生机与希望,两者在意象上各具特色但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