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27
忍苦待知音,无时省废吟。
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
峤翠藏幽瀑,枝风下晓禽。
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
忍受艰苦等待知音,无时无刻不在吟唱。
我本是分路的旅客,莫问我在拐角的心情。
高山绿林藏着幽静的瀑布,清晨的微风中鸟儿在枝头歌唱。
我怀念你,秋天快要结束了,马背上听着秣陵的锤声。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作品常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中,作者在行旅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秋季的感慨。
《金陵道中寄》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诗的开头两句以“忍苦待知音”开篇,直接表明诗人心中的苦闷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期待。接下来的“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则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虽然身处旅途,却难以忘怀内心的情感。
后两句则转向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峤翠的幽静与晨鸟的欢快,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最后一句“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将思念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同时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生动与情感的细腻。例如“枝风下晓禽”让鸟儿似乎有了生命,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知音的渴望与思念,以及在旅途中对自然美的感悟,反映了唐代文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忍苦待知音”中的“忍苦”意指( )
“始为分路客”中的“分路”指的是( )
诗中提到的“晓禽”是指( )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曹松的《金陵道中寄》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曹松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的描写,而李白则侧重于历史的感慨。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及情感表达的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