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41:31
《秋夜与周南村作》
作者: 闻诗 〔清代〕
泽国荒凉水接天,
黄花寥落更谁怜。
长饥每叹陶元亮,
蹈海空怀鲁仲连。
鸿雁关山飞暮雨,
芙蓉池沼冷秋烟。
夜窗客到多相感,
共向清樽一惘然。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广袤的泽国荒凉,水面似乎延伸到天边,孤零零的黄花凋零,更无人怜惜。长久的饥饿让我每每叹息陶渊明的穷困,心中却空怀鲁仲连的壮志,想要踏海而行。大雁在关山间飞过,伴随着暮雨,芙蓉花在池沼中冷冷地浸泡在秋烟之中。夜晚的窗口,客人到来,彼此感慨万千,共同举杯,却都感到一种惆怅。
闻诗,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为特征。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身处于一片荒凉的泽国,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冷清,并且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在酒桌上与友人倾诉,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秋夜与周南村作》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泽国荒凉水接天”引入,展现了一个广阔而又空旷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助。接着,黄花的凋零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凄凉的情感,诗人用“更谁怜”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孤独的深切感受。
“长饥每叹陶元亮,蹈海空怀鲁仲连”两句,将个人的苦恼与历史典故结合,陶渊明的归隐与鲁仲连的壮志相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困境的无奈。接着的“鸿雁关山飞暮雨”意象,令人联想到离别与思乡,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的“共向清樽一惘然”则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尽管有朋友相伴,心中却依旧感到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抒发了孤独、惆怅与无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凋零的生命 C. 友情
“长饥每叹陶元亮”中的“陶元亮”指的是? A. 陶渊明 B. 陶艺家 C. 陶器商人
此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赞美自然 B. 表达孤独与惆怅 C. 描绘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