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时间: 2025-05-07 21:59:33

诗句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

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

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33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原文展示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
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
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画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寒冷的日子里,留宿在远方的客舍,看到碧海与新的山水画,虽说眼前的连绵山峰美丽,却更想看到那孤独的绝岛。群仙并不忧愁,悠然自得地下到蓬壶。方丈山与水浑然一体,天台山的云影映照在水面上。人间的画作,随着年岁的增长,老去的诗人只感到无奈。范蠡的小舟和王乔的鹤,都是不容易在人群中找到的独特存在。此生随万物而去,何处才能摆脱尘世的纷扰?高高的浪花几乎要把房屋翻覆,崩崖似乎要压倒床头。野桥细如丝,沙滩在微茫中蜿蜒。红色的珊瑚在水中浸染,青色的薜荔在空中摇曳。浮云与老仙人相伴,暂时相聚在此。

注释

  • 匡床:一种简单的床。
  • 竹火炉:用竹子做的火炉。
  • 蓬壶:神话中的仙境,代表长生不老。
  • 方丈:一座山,水与山相连,形成壮观的景象。
  • 范蠡:春秋时期的谋士,以舟行于水著称。
  • 王乔:王乔鹤,指一种优雅的鹤,代表孤傲不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世称“诗圣”。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涵盖社会、政治、人生等多个方面,风格沉郁悲凉,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身处乱世,内心感慨万千,山水画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宁静和美好,成为他抒怀的寄托。

诗歌鉴赏

杜甫的这首《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充满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欣赏山水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宁静,更引发了对人生的沉思。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意象,如“碧海”、“绝岛”、“高浪”等,描绘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同时,诗人在感叹自己年华渐逝之时,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忧伤。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情批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诗的结尾“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不仅是对山水的欣赏,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带有一种超脱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简易高人意:表现出对简朴而高雅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 寒天留远客:在寒冷的日子里,留宿远方的客人。
  • 碧海挂新图:远眺碧海,看到新绘的山水画。
  •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虽然连绵的山峰美丽,但更渴望看到孤独的绝岛。
  • 群仙不愁思:仙人们无忧无虑,没有烦恼。
  • 冉冉下蓬壶:仙人悠然自得地下到蓬壶,象征着逍遥自在。
  •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方丈山与水相融,天台的云影投射在水面上,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心的感受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仙人在此被赋予情感,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向往。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山水画的美,表达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对逍遥自在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寄托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仙人:代表超脱尘世的理想状态,体现了诗人对逍遥生活的追求。
  • :象征人生旅程的孤独与渺小。
  • :象征人生中的波折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天留远客”中的“远客”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旅行者
    • D. 仙人
  2. 诗中提到的“绝岛”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的生活
    • B. 孤独与自由
    • C. 纷扰的世俗
    • D. 过往的回忆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杜甫与王维的山水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关注生活的苦与乐,王维则更偏向于心灵的安宁与自然的交融。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均展现出对山水的深情,但主题与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全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子夜四时歌 其九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一 子夜曲 子夜吴歌四首 其四 子夜吴歌四首 其三 子夜吴歌四首 其二 子夜四时歌 其六 子夜四时歌 其四 子夜四时歌 其一 子夜四时歌 其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钩 酉字旁的字 充实 睹结尾的成语 遗形忘性 包含怙的成语 离世绝俗 先字旁的字 有闲阶级 冲州过府 田字旁的字 一旦一夕 虫字旁的字 鹤唳猿声 发送 一字旁的字 箕山之志 包含茭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俄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