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32
琐窗寒 其一
松蒿隐归梓出朝阳门,词以志哀
作者: 叶昌炽 〔清代〕
刮面惊沙,朝阳门外,素车南下。
丹旐飘扬,桥畔萧萧鸣马。
叹金门十载郎潜,魂归谁与杯重把。
但西风踯躅,衣冠如雪,道旁送者。
斯人今不作,念吾党何依,礼堂长夜。
精亡脉极,都为虫与注雅。
矧茂陵剩稿无多,盛年早共应刘谢。
为料量齾翰残篇,清泪如铅泻。
在晨曦中,松树和蒿草掩映着从朝阳门归来的故乡,写下这首词以寄托我的哀伤。
迎面吹来的沙尘让我心惊,朝阳门外素车缓缓南下。
红色的旌旗在风中飘扬,桥边马儿嘶鸣,显得愈加萧索。
感叹金门十年的韶光已逝,谁能与我共饮重把杯中酒?
唯有西风徘徊不去,衣冠如雪,送别者在道旁默默相送。
此人今已不在,想念我党何以依托,礼堂的长夜无尽无休。
精华已逝,脉络尽断,都是为了虫与注雅所致。
何况茂陵所剩的稿件无几,盛年早已应了刘谢的凋零。
我为这残缺的篇章而感到忧伤,清泪如铅般倾泻。
叶昌炽,清代诗人,生于动荡时代,作品多以抒情、志哀为主,展现了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作者内心失落之际,社会动荡,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交织,故以诗寄情。
《琐窗寒 其一》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感慨与哀伤。开篇的“刮面惊沙”即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体现出外界环境对内心的影响。诗中通过朝阳门的描写,既表现了地域的特征,也象征着希望的门槛,却在随后的“素车南下”中暗示出告别与失落。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追忆逝去的时光,感慨“金门十载郎潜”,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尤其是“魂归谁与杯重把”一语,体现出孤独与失落感。
“但西风踯躅,衣冠如雪,道旁送者”一句,更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哀伤与无助。
整首诗在对历史的追忆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沉痛反思。
刮面惊沙,朝阳门外,素车南下。
丹旐飘扬,桥畔萧萧鸣马。
叹金门十载郎潜,魂归谁与杯重把。
但西风踯躅,衣冠如雪,道旁送者。
斯人今不作,念吾党何依,礼堂长夜。
精亡脉极,都为虫与注雅。
矧茂陵剩稿无多,盛年早共应刘谢。
为料量齾翰残篇,清泪如铅泻。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历史、命运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哀怨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深厚的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诗中“刮面惊沙”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魂归谁与杯重把”中的“魂”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