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15:48
昭君怨·赋松上鸥
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
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
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在晚间饮酒于诚斋,忽然有一只鸥鸟停在松树上,
不久又飞走了,因而写下这首诗。
偶然听见松梢有扑打的声音,知道是沙鸥来这里栖息。
小孩子们不要吵闹,怕惊到它。
突然间它又飞走了,飞去的方向我无从知晓。
我已请求回去休息,向沙鸥告别。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冷庐居士”,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精致的山水诗而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在宁静的环境中品味生活的心境。此时的杨万里已历经沧桑,享受的是一种幽静的生活。
《昭君怨·赋松上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在晚饮诚斋的时刻,鸥鸟的到来象征着瞬息万变的生命,而它的飞去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诗人用“偶听松梢扑鹿”来描写自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这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关心和对生活细节的体察。诗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诗的结尾“我已乞归休,报沙鸥”,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仿佛在感叹短暂的相遇与离别,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引发对人生、对自然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鸥鸟描绘得栩栩如生,表达出诗人对它的关注与喜爱。同时,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短暂生命和自然景观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个环境中写下这首诗?
A. 山顶
B. 书房
C. 江边
D. 花园
小孩们在诗中被劝告要做什么?
A. 玩耍
B. 喧哗
C. 听话
D. 保持安静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A. 麻雀
B. 鸥
C. 鹰
D. 燕子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加细腻,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表达豪放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色。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