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0:52
柳梢青 题杨补之墨梅
张雨 〔元代〕
面目冰霜。逃禅正派,只让花光。
怪底徐卿,为渠描貌,萦损柔肠。
有谁步屧长廊。更折竹声中细香。
酒半醒时,雪晴寒夜,月上西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梅花的画面,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情感的细腻体验。梅花的姿态如同冰霜一样清冷,似乎在逃避尘世的纷扰,只让花的光华独自绽放。让人想起了徐卿(即徐悲鸿),他为梅花描摹的样子,仿佛在牵动着内心的柔情。诗中询问,谁在长廊中走动,而竹子轻声摇曳,散发出细腻的香气。当酒意渐醒,雪后的寒夜里,月光照射在西窗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
作者介绍:张雨,元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摹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受到梅花的启发,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清雅,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体现。
张雨的《柳梢青 题杨补之墨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将梅花的清冷之美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诗的开篇以“面目冰霜”揭示了梅花的外在特征,给人一种冷峻而又高洁的印象。随之而来的“逃禅正派”,则进一步深化了梅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仿佛它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象征。
诗中对徐卿的提及,不仅是对艺术的致敬,也暗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心灵深处情感的呼唤。在“有谁步屧长廊”中,诗人引入了人形,似乎在寻觅与梅花相伴的灵魂。在竹声和细香的交织下,诗人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让人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丽之中。而最后的“酒半醒时,雪晴寒夜,月上西窗”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在醉意和清醒之间,体会到梅花带来的醇美与孤独,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徐卿”指的是哪位著名画家?
“面目冰霜”中,“冰霜”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雪晴寒夜”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