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

《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

时间: 2025-04-26 06:43:10

诗句

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

吁嗟遍野天不闻,歌舞通宵龙一战。

旋开云雾布旌旗,复遣雷霆助舒卷。

雨声一夜洗尘埃,流入沟河朝不见。

但见青青黍与禾,老农起舞行人歌。

污邪满车尚可许,供输到骨期无它。

水行天地有常数,岁岁出入均无颇。

半年分已厌枯槁,及秋更恐忧滂沱。

谁能且共蛟龙语,时布甘泽无庸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3:10

原文展示

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
吁嗟遍野天不闻,歌舞通宵龙一战。
旋开云雾布旌旗,复遣雷霆助舒卷。
雨声一夜洗尘埃,流入沟河朝不见。
但见青青黍与禾,老农起舞行人歌。
污邪满车尚可许,供输到骨期无它。
水行天地有常数,岁岁出入均无颇。
半年分已厌枯槁,及秋更恐忧滂沱。
谁能且共蛟龙语,时布甘泽无庸多。

白话文翻译

即使积雪已达一尺,却无法拯救春夏的干旱。我叹息遍地,天却听不见,歌舞通宵为求龙的降临。云雾旋即打开,旗帜飘扬,雷霆也随之助力。雨声一夜之间洗去尘埃,流入沟渠河流,早晨却不见其影。只看见青青的谷物,老农起舞,行人歌唱。污秽满车也尚可接受,供给到骨头的年限无他。水流在天地间有常数,年年出入皆无偏差。半年间已厌倦枯萎,及至秋天更恐惧滂沱。谁能和蛟龙交谈,适时降下甘霖无须多言。

注释

  • 宿雪:积雪,指冬季的雪。
  • 盈尺:满一尺,形容雪量很大。
  • 吁嗟:叹息,表示对天不应的无奈。
  • 歌舞通宵:整夜歌舞,表示人们为了求雨的虔诚。
  • 云雾布旌旗:比喻云雾如同旗帜布置,显示出雨要来的象征。
  • 洗尘埃:雨水落下,洗去大地上的尘埃。
  • 青青黍与禾:指长势良好的谷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歌风格以清新俊逸著称,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天旱人愁的时节,农民对雨水的渴求极为迫切。诗人在李邦直学士的邀约下,前往沂山祈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强烈关注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苏辙的《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人们对于天命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渴望。诗的开头,描绘了积雪虽厚,却难以解救春夏的旱情,这样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天干物燥、民众之苦。接着,诗人以“吁嗟遍野天不闻”表达了对苍天的呼唤和无奈,突显出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在求雨的过程中,诗中通过“歌舞通宵”、“云雾布旌旗”等描绘,展现出人们虔诚的祈雨仪式,寄托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希望。雨声的降临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洗净了尘埃,带来了生机。最后,诗人以“谁能且共蛟龙语,时布甘泽无庸多”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期待,渴望与自然沟通,以求得适时的甘霖。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与尊重,反映了古人对农耕生活的珍视和对雨水的期待,传递了深刻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积雪虽厚,却无法拯救春夏的干旱。
    • 吁嗟遍野天不闻:我叹息声传遍大地,但上天并未听见。
    • 歌舞通宵龙一战:人们整夜歌舞,祈求龙的降临。
    • 旋开云雾布旌旗:云雾突然散开,如同旗帜展开。
    • 复遣雷霆助舒卷:又放出雷霆来助力舒展。
    • 雨声一夜洗尘埃:雨水一整夜倾泻,洗净了尘埃。
    • 流入沟河朝不见:流入沟渠和河流,早晨却看不见。
    • 但见青青黍与禾:只见青翠的谷物。
    • 老农起舞行人歌:老农人起舞,行人也在歌唱。
    • 污邪满车尚可许:污秽满车也可以接受。
    • 供输到骨期无它:供给到骨头的年限无他。
    • 水行天地有常数:水流在天地间有固定的规律。
    • 岁岁出入均无颇:年年出入没有偏差。
    • 半年分已厌枯槁:半年间已厌倦干枯。
    • 及秋更恐忧滂沱:及至秋天更恐惧滂沱。
    • 谁能且共蛟龙语:谁能与蛟龙沟通。
    • 时布甘泽无庸多:适时降下甘霖,无需多言。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比作旌旗,形象地表现了雨水来临的场景。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天不闻”表达人们的无奈。
    • 对仗:如“宿雪”和“春夏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3.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求雨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渴望,传达出对农田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规律的认同。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冬季的严寒,虽多却无用,暗示了自然的无情。
  • :象征着雨水和丰饶,传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渴望。
  •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带来生机与活力。
  • 老农:代表着辛勤劳作的农民,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宿雪虽盈尺”意指什么?

    • A. 雪量很大,但无济于事
    • B. 雪量很小
    • C. 雪在春天融化
    • D. 雪能滋润土地
  2. 诗中提到“老农起舞”是为了表达?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雨水的渴望
    • C. 对秋天的忧虑
    • D. 对冬天的喜爱
  3. “水行天地有常数”中“常数”指的是什么?

    • A. 水的流动规律
    • B. 雨水的季节
    • C. 生活的固定节奏
    • D. 农作物的成长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苏辙的《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但苏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选》
  3. 《苏轼与苏辙的诗词比较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旧游 重九题师曾芝兰便面遗墨,为悟园赋 忆旧游 为周澹岩题其先世铁士先生所居秋水堂图,同杨细士韵。 忆旧游 丁亥冬三探西溪偕诸子谒两浙词人祠新河命和樊榭 忆旧游 壬辰寒食挈家游城东园 忆旧游 乙亥五日,浮家西崦,信宿石壁精舍,见湖壖渔家垂灯叠鼓,饶有节物,感时赋此。 忆旧游 题灵谷从游图 忆旧游 除夕,赠张夫人 忆旧游 和伋公公园师弟摄影 忆旧游·西湖归来,寄昭、煦二姊 忆旧游·为人题玉珰缄札说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移治 釒字旁的字 五世其昌 蹇人上天 大风之歌 水来土掩 玉字旁的字 倍结尾的成语 金犀 門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柔则 角字旁的字 四冲八达 留计 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