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55
朝蒙麴尘居,夜傍糟床卧。
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
囊中衣已空,口角涎虚堕。
啜尝未云足,盗釂恐深坐。
使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
西楼适新成,明月犹半破。
拥檐青山横,拂槛流水播。
雕盘贮霜实,银盎荐秋糯。
共言文字欢,岂待红裙佐。
惟知醍醐滑,不悟颇罗大。
夜归肺增涨,晨起脾失磨。
情怀忽牢落,药饵费调和。
衰年足奇穷,一醉仍坎坷。
清尊自不恶,多病欲何奈。
闻公话少年,举白不论个。
歌吟杂嘲谑,笑语争掀簸。
平明起相视,锐气曾末挫。
达人遗形骸,驽马怀豆莝。
不知逃世网,但解忧岁课。
不见独醒人,终费招魂些。
清晨在蒙尘的小屋中,夜晚依偎在酒坛旁边。
鼻子嗅到熟透的黍米和小麦,眼前的瓶子和罂粟都显得混乱。
口袋里已经没有钱财,嘴角的涎水虚虚落下。
喝酒后还觉得不够,怕再深饮就会坐不安生。
使君确实宽厚仁慈,盛会能慰藉寒酸的生活。
西楼新建,明月却仍然一半破碎。
青山在檐下横亘,轻轻拂动栏杆的流水。
雕盘中盛满霜果,银盎中供奉着秋季的糯米。
大家说文字是欢快的,岂需依赖红裙来辅助。
只知道醍醐甘美,却不知其背后艰难。
夜晚归来,肺部愈加胀痛,早晨起床,脾胃也失去消化。
情绪忽然沉重,药物也难以调和。
衰老的年纪已是奇穷,醉酒之后仍然坎坷。
清酒自不讨厌,多病又该何奈。
听闻公子谈论青春,举手白头不再论。
歌声夹杂着嘲讽,欢笑声争相起伏。
清晨相视一笑,锐气似乎从未被挫折。
有识之士却遗弃自己的肉体,驽马却怀念豆莝。
不知如何逃离世间的网,只是解忧于岁月的课业。
看不到独自清醒的人,最终也费尽心思招魂。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涪翁,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齐名。苏辙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常常反映个人生活及社会现实。他的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心世事,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创作于苏辙因饮酒造成身体不适的阶段,反映了他对饮酒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展现了他对健康的担忧以及对友情和欢聚的渴望,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以酒为线索,展现了饮酒给作者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困扰。诗中开头的“朝蒙麴尘居,夜傍糟床卧”展示了他沉浸于酒中的生活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颓废的生活情境。而接下来的“鼻香黍麦熟,眼乱瓶罂过”则用嗅觉和视觉的冲突,暗示了酒香与现实的混乱感。作者通过对饮酒的自嘲,表达了对自身沉迷于酒的无奈和反思。
诗中充满了对人情冷暖和生活状态的思考。比如,“使君信宽仁,高会慰寒饿”,在赞美友人的宽厚仁慈的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而“夜归肺增涨,晨起脾失磨”则直接揭示了饮酒的健康危害,表现出对身体的担忧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饮酒的述说,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批判和反思。苏辙通过对饮酒的沉思,揭示出生活中的苦乐与无奈,表达出一种对世事的深切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的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健康的关注。苏辙在酗酒与健康之间的挣扎,展示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提醒人们在追求欢乐时应注意保持节制。
苏辙的《饮酒过量肺疾复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饮酒后的反思与健康问题
C. 自然美景
诗中提到的“醍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酒
B. 一种美食
C. 一种药物
诗中“夜归肺增涨”表现了什么?
A. 吃得太多
B. 饮酒过量带来的身体不适
C.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