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0:00
作者:吴文英 〔宋代〕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鬓发的边角刚刚修剪,显得娇嫩纤细。早春的气息从屏山四角飘来。年轻人在这里迷醉欢笑。人们沉浸在浓郁的花香和绣的帐幕中。霜丝换成了梅花,残留的梦渐渐苏醒。夜寒重重,长安的街道显得凄凉。东风吹入室内,带来薄薄的情感。灯花在风中摇曳,似乎要凋零。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 1140年-1210年),字文英,号青霞,宋代词人,擅长写词,尤以婉约风格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富有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杏花天》创作于宋代早春,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表达对年轻欢愉的渴望和对旧梦的追忆,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融。
这首词表现了早春的细腻与温柔,以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复苏与年轻的欢愉。开头几句通过“鬓棱”和“玉纤弱”描绘出青春的脆弱与美丽,紧接着“早春入屏山四角”则为全诗设定了一个温暖而生机盎然的背景。接下来的“少年买困成欢谑”展现了年轻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正是春天赋予他们的活力与欢笑。
其中“人在浓香绣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醉人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花香的弥漫。之后,词中提到的“霜丝换梅残梦觉”,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过往的追忆,仿佛在诉说着年轻时的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结尾部分的“东风入户先情薄”与“吹老灯花半萼”则暗示了春天的暖风虽来,却也带来了淡淡的忧伤。灯花的摇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整个词作在欢愉与哀愁之间展现了青春的多面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表达了青春的脆弱与美好的瞬间,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在欢愉与忧愁之间,展现了人生的多面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鬓棱”指的是?
诗中的“东风”象征了什么?
“吹老灯花半萼”中的“老”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