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故侍读学士张公哀辞二首

《故侍读学士张公哀辞二首》

时间: 2025-05-10 03:50:38

诗句

凶梦歌洹水,妖巢集戴鵀。

未尝余傣禄,无以具衣衾。

袁涣分仓谷,仇归赐府金。

他年纯固传,宁使令名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50:38

原文展示

凶梦歌洹水,妖巢集戴鵀。
未尝余傣禄,无以具衣衾。
袁涣分仓谷,仇归赐府金。
他年纯固传,宁使令名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悲痛与怀念。诗人梦见了凶险的水,妖邪的鸟巢聚集着不祥的气息。生前从未享受过太多的荣华富贵,今后又如何能有足够的衣物和被褥呢?袁涣分发谷物,仇敌又回赠金钱。希望未来能有人传承他的名声,但宁愿让这种名声在世上沉没。

注释

  • 凶梦:指梦到不吉利的事情。
  • 洹水:指洹河,水流的象征。
  • 妖巢:妖邪的巢穴,象征不安。
  • 傣禄:指财富和荣华,生前未曾享受。
  • 衣衾:指衣服和被褥。
  • 袁涣:历史人物,分发粮食以解饥荒。
  • 仇归:仇敌归来,象征不安与危机。
  • 纯固传:希望名声能长久流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冲斋,北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及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的杰出代表。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露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创作背景

《故侍读学士张公哀辞二首》是司马光追悼已故友人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士人之间的友情和相互关怀被极为重视,诗中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名声的看重体现了他的价值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哀思为主旋律,通过梦境和现实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即以“凶梦”引入,暗示着对未来的忧虑,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随后的“妖巢”描绘了一个不祥的景象,诗人似乎在梦中看到了某种预兆,象征着生者对死者的无能为力。

诗中的“未尝余傣禄,无以具衣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既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也是对友人生前未曾享受的遗憾,显示了士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高尚追求。接着提到的“袁涣分仓谷,仇归赐府金”则引出了社会的现实,展示了人情冷暖与人生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环境的失望与批判。

最后两句“他年纯固传,宁使令名沉”,展现了诗人对名声的思考。他宁愿让名声沉没,也不希望因为名声而让友人的精神被遗忘,流露出一种对真情实感的追求。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友情与生死、名声与个人追求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凶梦歌洹水:梦见不吉利的事情,象征着忧虑与不安。
  2. 妖巢集戴鵀:妖邪的鸟巢聚集,暗示着潜在的威胁。
  3. 未尝余傣禄:生前从未享受过荣华富贵。
  4. 无以具衣衾:因此无法拥有足够的衣物和被褥。
  5. 袁涣分仓谷:提到历史人物袁涣,象征着生存的艰难。
  6. 仇归赐府金:仇敌的回归意味着危险与困扰。
  7. 他年纯固传:希望未来仍有人能传承自己的名声。
  8. 宁使令名沉:宁愿让名声沉没,也不愿以此来遗忘真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境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袁涣分仓谷,仇归赐府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妖巢”象征不安和威胁,传达出诗人的忧虑。

主题思想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对友人的追思与对人生的感慨,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尤其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士人的情感深度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凶梦:象征不安的预兆。
  • 洹水:代表流逝的时间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 妖巢:象征着潜在的威胁与不安。
  • 傣禄:代表荣华与富贵的渴望。
  • 衣衾: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袁涣”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诗人本身
    • B. 一位士人
    • C. 以分发粮食著称的人
    • D. 不知名的角色
  2.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失落与哀伤
    • C. 愤怒
    • D. 无所谓
  3. “他年纯固传”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望?

    • A. 个人财富
    • B. 名声的流传
    • C. 社会地位
    • D. 朋友的遗忘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往事的追忆。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体现思乡情怀与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李白)与《故侍读学士张公哀辞二首》均涉及对生死的思考,但前者更多表现对生命的珍惜,后者则集中于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这种对比揭示了不同诗人处理生死、友情的方式,体现了他们各自的情感深度与表达特点。

参考资料

  • 《司马光传》:对司马光生平的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二 和韵 菩萨蛮(侄寿伯) 菩萨蛮(春晓) 菩萨蛮 其一 月夜不寐。忆亡妹纬青 菩萨蛮 其一 幽愤 菩萨蛮 其八 菩萨蛮七首 其六 菩萨蛮 其五 菩萨蛮 菩萨蛮 过贞娘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文共规 力克 鬥字旁的字 矢人惟恐不伤人 釆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血肿 声泪俱下 遗珠弃璧 攒头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目字旁的字 英勇顽强 赤字旁的字 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著之竹帛 叔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