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次道奉慈斋宫见寄

《和次道奉慈斋宫见寄》

时间: 2025-04-26 21:50:23

诗句

去住邈如霄与尘,依依欲别更相亲。

唱知洛邑饶英俊,莫忘斋庐并直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0:23

原文展示:

去住邈如霄与尘,
依依欲别更相亲。
唱知洛邑饶英俊,
莫忘斋庐并直人。

白话文翻译:

离去和归来仿佛在天际与尘世之间,
依依不舍地想要告别却更加亲近。
听说洛阳的英俊人才很多,
但不要忘记这儿的斋庐和正直之人。

注释:

  • :遥远,形容离去和归来的距离很大。
  • :天,天空。
  • :指尘世,人间。
  • 依依:依依不舍,形容对离别的不舍。
  • 唱知:听说,知道的意思。
  • 洛邑:指洛阳,古代著名的城市。
  • :丰富,很多的意思。
  • 英俊:才华出众的人。
  • 斋庐: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形容清静的环境。
  • 直人:正直的人,指品德高尚的人。

典故解析:

“洛邑”指的是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城市,有着许多英俊才子的典故;“斋庐”则是指一种清静的居住环境,表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编了《资治通鉴》,在政治上主张“以文治国”,倡导清明政治。其诗风清新明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司马光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友谊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分别的依依不舍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去住邈如霄与尘”,以“霄”与“尘”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距离感,既有肉身上的远离,也有心灵上的牵挂。接着“依依欲别更相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现出一种虽然即将分别,但感情却愈加深厚的矛盾心理。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提到“唱知洛邑饶英俊”,意在引出洛阳的英俊才子,虽有对外地人才的敬仰,却又在最后以“莫忘斋庐并直人”结束,提醒友人不要忘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那些正直的人。整首诗在欢快与忧伤之间游走,体现了士人对于友情的珍重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住邈如霄与尘:表达了离别时的遥远,强调心灵与肉体的距离。
  • 依依欲别更相亲:表明了对朋友的不舍,情感愈发亲密。
  • 唱知洛邑饶英俊:提到洛阳的人才,反映出外界的精彩。
  • 莫忘斋庐并直人:强调内心的归属与对正直之人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霄与尘”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感受。
  • 拟人:情感的描绘使得离别似乎具有人性,增加了感情的厚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故土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正直品质的推崇,体现出作者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代表着作者的志向。
  • :代表现实与世俗,暗示对生活琐碎的无奈。
  • 斋庐:象征着清静和隐逸,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直人:象征正直与纯真,反映了诗人对人品的追求与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的忧伤
    • B. 对友情的珍视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提到的“洛邑”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洛阳
    • C. 成都
    • D. 南京
  3. “依依欲别更相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不舍
    • C. 失落
    • D. 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赠汪伦》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家庭的温情。
  • 《赠汪伦》:表现了离别的情感,尤其是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城东宴 龙眠居士画扪虱图 凤皇石 宫词十二首 其七 与客登望海楼作录寄玉山主人 其一 张猩猩胡琴引 扊扅操 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 招农篇 女史咏十八首 其三 绿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片字旁的字 停僮葱翠 乌飞兔走 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随声是非 览历 显露端倪 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九尾禽 聿字旁的字 贝字旁的字 蹈矩循彟 青字旁的字 肆结尾的成语 飞米转刍 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侩父 走字旁的字 一穷二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