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细香竹)

《点绛唇(细香竹)》

时间: 2025-05-02 12:47:59

诗句

秀色娟娟,最宜雨沐风梳际。

径幽香细。

草滴青襟袂。

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

轩窗外。

数竿相对。

不减王猷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7:59

原文展示:

点绛唇(细香竹) 王十朋 〔宋代〕 秀色娟娟,最宜雨沐风梳际。径幽香细。草滴青襟袂。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轩窗外。数竿相对。不减王猷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优雅而宁静的自然景象。美丽的景色如娟娟细流,最适合在雨后风中梳理时欣赏。小径幽深,香气细腻。草尖上的露水滴落在衣襟上。如果一天没有这样的景致,便会感到生活失去了光彩。在窗外的几竿竹子相对而立,它们的美丽不亚于王猷对竹子的喜爱。

注释:

  • 秀色娟娟:形容景色美丽如细流。
  • 雨沐风梳际:比喻雨后风中,自然景色更加清新。
  • 径幽香细:小径幽深,香气细腻。
  • 草滴青襟袂:草尖上的露水滴落在衣襟上。
  • 生尘态:指生活失去了光彩,显得尘俗。
  • 王猷爱:王猷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爱竹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雨后的清晨,作者在窗前欣赏自然景色时所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通过“秀色娟娟”、“雨沐风梳际”等词句,展现了雨后风中的清新景象。诗中的“径幽香细”、“草滴青襟袂”进一步以具体的细节增强了这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最后,通过“数竿相对”、“不减王猷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秀色娟娟”:形容景色美丽如细流。
  2. “最宜雨沐风梳际”:比喻雨后风中,自然景色更加清新。
  3. “径幽香细”:小径幽深,香气细腻。
  4. “草滴青襟袂”:草尖上的露水滴落在衣襟上。
  5. “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如果一天没有这样的景致,便会感到生活失去了光彩。
  6. “轩窗外”:窗外的景色。
  7. “数竿相对”:几竿竹子相对而立。
  8. “不减王猷爱”:它们的美丽不亚于王猷对竹子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雨沐风梳际”比喻雨后风中的清新景象。
  • 拟人:“草滴青襟袂”赋予草尖上的露水以人的动作。
  • 对比:“不减王猷爱”通过对比,强调了竹子的美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秀色娟娟:美丽的自然景色。
  • 雨沐风梳际:雨后风中的清新景象。
  • 径幽香细:小径幽深,香气细腻。
  • 草滴青襟袂:草尖上的露水滴落在衣襟上。
  • 数竿相对:几竿竹子相对而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秀色娟娟”形容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色 B. 雨后的清新景象 C. 小径的香气 D. 草尖上的露水

  2. “雨沐风梳际”比喻的是什么? A. 雨后的清新景象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C. 小径的香气 D. 草尖上的露水

  3. 诗中的“不减王猷爱”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B. 对竹子的喜爱 C. 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D. 对雨后风中的清新景象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王十朋的《点绛唇(细香竹)》: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王十朋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十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读後汉书 宋中道挽辞 昼寝 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金山三首 其一 王中甫学士挽辞 强起 次韵和甫咏雪 同学一首别子固 汀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字旁的字 宜家宜室 皮不存而毛焉附 洗心自新 天姿 臣字旁的字 混沌未凿 油纸扇 花匠 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强媒硬保 立刀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假惺惺 汩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